8月20日,第三届“包头人才周”在青山宾馆开幕。活动期间,包头精心策划了“1+1+14”系列活动,以城市的名义礼敬人才。包头连续三年举办人才周活动,“兴师动众”地顶格推进人才工作,有何深意?又如何让各类人才在包头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华?双翼侠尝试解码“包头人才周”背后的用“才”之道。8月20日,第三届“包头人才周”开幕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三个“第一”中,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不竭源泉、关键变量。纵观世界,城市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哪座城市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就能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占据优势,引领产业变革的方向。回首过往,包头曾经的辉煌离不开人才。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批又一批青年来到包头、建设包头,书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新中国的工业重镇在祖国正北方崛起。包头过去发展靠的是人才,决胜未来依然要靠人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在这场抢占制高点、抢跑新赛道的竞争中,关键依靠什么?底气源自何处?人才就是答案。打造各类人才心向往之的梦想之城,包头一直在路上。近年来,包头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专门以地方立法将每年8月23日定为“包头科技创新日”,所在的周定为“包头人才周”,向全社会传递包头求贤若渴、拥抱人才的满满诚意。以“城”相知——“1+1+14”开启双向奔赴的人才盛会“包头人才周”期间,各类活动分为3大板块、14项子活动,背后有何深层逻辑?双翼侠用三个词来概括。参加全国高校招就科创处长包头行的嘉宾在包钢集团科技商务交流中心参观考察
一是“回顾”。一路走来,每一个产才融合的成果都凝聚着人才的热爱与坚持,每一次科技创新的突破都记录着人才的成长与蜕变。以年为周期,包头精心组织策划人才周活动,与各类人才共同翻开来之不易的“成绩单”,重温那些闪耀的瞬间,并用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为人才喝彩、向人才致敬。二是“尖端”。作为高层次人才,博士在推动创新、攻坚克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是驱动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引擎”。包头召开全市博士人才工作推进会,为各方提供沟通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集聚更多层面、更广范围的高层次人才向高攀登、向新跃进,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让“关键变量”的乘数效应得以释放。三是“全面”。14项子活动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部署,其中既有借“他山之石”、攻“创新之玉”的人才交流活动,也有向外“引高人”的人才招引活动和向内“育人才”的创新创业大赛。涵盖领域也应有尽有,大到稀土新材料的前沿科研动态分享,小到青年人才的个人婚恋服务,可以说:只要是人才关心的、需要的,统统“包”揽给你。透过此次“包头人才周”的设计部署,我们看到,包头一系列举措不仅仅是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着眼于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人才成长成才体系,用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真正实现“人才有所呼,城市有所应”。以“程”相许——让人才“理想”和城市发展“梦想”同频共振此次包头开启招才引智新篇章,就是要不断优化政策体系、完善服务配套、打造广阔“舞台”,全面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良人才生态,让人才“理想”和城市发展“梦想”同频共振。——政策激励“滋润”。在人才招引上,发布了事业编制企业用、重点产业博士硕士引进等11项政策“组合拳”;在人才培育上,拿出了高端人才、青年创新人才等8项人才培育政策“硬措施”;在平台支持上,下好了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10项平台支持政策“先手棋”,让政策“及时雨”更好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服务“阳光”温暖。打包推出了高层次人才8类24项服务政策“一卡通”,为各类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便捷出行、安居保障等方面的便捷支持,同时,优化了岗位聘任、成果转化收益等5项人才评价政策“软环境”。通过“关键小事”给予人才更多礼遇,解决后顾之忧,用最优待遇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用最全要素保障让各类人才“看见未来”。 ——产业厚土“培育”。人才“雁阵”的背后,是产业矩阵、产业沃土的支撑。近年来,包头坚持以产才融合为导向,立足重点产业集群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领域搭建更多平台,各类人才都能在包头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场景、干事平台,广阔天地也正等着各路英才“大显身手”“大展宏图”。“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包头以“诚”相识、以“城”相知、以“程”相许,全力构建优良的人才生态,让各类人才在这片热土上安心工作、潜心科研、舒心生活。相信在包头的不懈努力下,人才这一“关键变量”必将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包头也将在人才的助力下,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包融头条、双翼侠)
(编辑:霍天舒;校对:李麒;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