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对接交流会举办
2025-08-22







8月21日下午,第十三届能源科学家论坛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对接交流会在包头青山宾馆举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22位专家学者,以及我市相关单位、旗县区、能源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能源与环保领域前沿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开展深入对接。


本次对接会旨在打通“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壁垒,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与包头产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为本地能源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会上,22位专家依次推介了34项科技创新成果,覆盖清洁能源、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型储能、智能电网、固废处理、农业热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成熟度高、应用前景广、与包头产业结构契合度高,引起在场企业代表的广泛关注。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何怡刚教授重点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智能柔性除冰机器人。该装备采用仿生结构设计,运动灵活、除冰效率高,同时具备成本低、适应性强的优势,不仅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也可应用于南方冰灾区域,市场前景广阔。何怡刚表示,期待与包头当地头部企业、能源集团合作,推动这一先进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陈林研究员介绍了“二氧化碳热管理技术”。该技术能够适应内蒙古地区昼夜温差大和冬季寒冷气候,实现对矿山、农业大棚及稀土生产等场景中冷热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提升系统安全性和生产效率。陈林表示,团队已与包头多家企业就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接洽,希望通过此次对接会高效推动这一领先装备技术在包头落地。

在座谈交流阶段,各方围绕技术细节、合作模式、政策支持等展开务实讨论,多家本地企业表达了对接意向,将于会后进一步深入洽谈。现场交流气氛热烈,产学研用各方就项目落地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凝聚了不少共识、明确了更多方向。

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副会长张秀龙表示,学会组织开展此次对接活动,核心目的是打破“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壁垒。能源产业是包头的重要支柱,希望通过“科技赋能”,帮助包头盘活产业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能源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学会将重点关注会后对接动向,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包头落地生根,真正实现“以科技促产业,以产业兴城市”的目标。

此次对接交流会成果丰硕、影响深远,不仅为包头引入一批领先的能源环保技术,更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协作机制,切实推动成果转化项目在包头落地生根,助力我市科技创新与能源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来源:包头日报)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彦强

(编辑:张飞;校对:霍晓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