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向才而生,发展因才而兴。近年来,包头市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用聚才的良方、育才的智慧、留才的诚意,深耕人才“良田沃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当前,第三届“包头人才周”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包头用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高礼遇,礼敬人才,爱才惜才,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和最高礼遇、最大诚意致敬为包头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走出了一条极具包头特色的新时代人才强市之路。

为包头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产业导师颁发聘书
抓实“产业链”
构建产才融合“强磁场”
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稀土、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广开进贤之门,广纳天下英才,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理念,开放创新、务实重干,努力将包头打造成人才的向往之地、汇聚之地。包头在全区率先推出“事业编制企业用”创新模式,对重点企业引进的人才服务5年期满后双向选择确定最终工作单位,用满满诚意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这一模式既为企业解决了“引才留才难”,又为人才吃下了“职业保障定心丸”。“带着事业编进企业,这种机会太难得了,既有稳定的身份保障,又能在企业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真的很吸引我。”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专业硕士研究生康杰表示。
在创新体制引才的基础上,包头将“被动等才”转变为“主动寻才”,把岗位和机遇直接送到人才“家门口”。今年春招期间,我市精心绘制“包头市产业引才地图”,梳理了13条重点产业链引才地图,形成重点产业链高校人才需求清单、25项科创项目需求清单,各招引小队携26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5100余个岗位需求,分别赴黑吉辽、晋鲁豫、陕甘青、京津冀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参加招才引智活动。通过“千岗汇码”“码聚英才”、直播带岗等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460余场。
为了从源头上提升人才引进的效率与温度,在市外高校布局87家招才引智工作站,不仅能面对面解读政策、精准匹配岗位,还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全流程护航”,通过常态驻点让“包头机遇”可触可感。

中国北方稀土标志性建筑
柔性聚智
打造人尽其用“大舞台”
针对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难度大、地域限制多等痛点,包头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理念,构建柔性引才体系,推动高端智慧资源高效转化为服务本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2021年,包头联合多部门印发《包头市柔性引进人才服务办法》,在全区率先明确顾问指导、挂职、兼职、合作、退休特聘等多元引才路径,为柔性引才提供政策支撑。“通过挂职高校,既能帮助企业破解产业技术难题,又能推动学校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挂职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的产业教授郭洪认为,这种模式让产学研用形成了“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把柔性引才作为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的突破口,包头持续探索更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机制,配套出台奖补政策:2024年已向一机集团、包头医学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6家单位拨付奖补资金104.75万元,覆盖两院院士3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3人等顶尖人才;2021年以来累计拨付258.2万元,涉及42人次高层次人才、2个专家团队,持续为柔性引才“添薪加火”。截至目前,已吸引8名院士、6名国务院特贴专家开展柔性合作,覆盖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稀土研发等重点行业领域,让高端智慧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如今,柔性引才的成效已逐步显现:包头稀土研究院与柔性人才深度合作,共同制定5年工作计划,不仅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4篇,显著提升了科研人员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包头医学院则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以院士为核心组建创新团队与转化医学中心,并配套10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两年内就推动学校国家级项目申报质量、博士点申报能力、重大课题研究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包头多家企事业单位已与国内知名高校、高层次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脑引智”正持续为产业升级和科研突破注入新动能。

北奔重汽重卡总装生产线
“全周期”育才
搭建人才成长“快车道”
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好”,更要让人才“长得快”。围绕人才成长全周期需求,通过政策资助、平台搭建、评价改革三措并举,为各类人才打造施展才华、快速成长的舞台。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全市全国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鹿城实验室,以及国家创新平台作用,深化科技创新体系的改革,让广大科技人才有足够的平台和研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转型升级中大显身手。“高端人才应该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无论学科建设还是科技创新,都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引领。如何实现‘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仅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的产业发展方向精准选才用才,同时要持续改善我们人才发展的新生态。要给人才提供一个在薪酬待遇和科研经费方面的保障,更加注重给人才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做好人才的系统培养工作。”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鹿城实验室主任张新房表示,目前科技大学和鹿城实验室正在共建协同发展,努力推动形成稀土产业或者数字稀土的人才培养新范式,有利于“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培养后备人才。
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全覆盖,包头推出8项人才培育“硬措施”,激励人才项目高质量发展,让人才有地方干事、有平台成事;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放宽青年人才岗位聘任限制,让更多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有通道;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规则,让人才的创新付出有回报,真正实现“敢创新、有回报、能成长”。

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
筑牢保障
涵养近悦远来“优生态”
“水深则鱼悦”,才聚则城兴。包头不断优化“硬环境”、提升“软环境”,擦亮“包你满意”金字招牌,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以“鹿城爱才”的温度点燃“才聚鹿城”的热度,转化为“人才兴城”的力度,为人才干事创业解决了后顾之忧,提振各类人才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针对人才最关心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关键小事”,包头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卡,同时打造17个“暖心式”青年人才驿站,让人才初到包头就有“温暖依靠”;关注情感需求凝聚归属,连续举办13场“一‘鹿’有你 爱在包头”青年人才婚恋交友活动,吸引780人参加。
“子女上学、老人就医等问题都得到解决,这些政策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温暖。”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靳玮的话,道出了众多人才的心声——正是这些“有温度”的细节,让人才在包头找到归属感,愿意扎根这片热土。
“求贤之诺,重在以诚;聚才之约,贵在以心。”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磅礴之力,一个梦想的实现需要与奋斗者同向而行。作为充满活力的工业城市,包头正以开放姿态拥抱机遇、以诚挚心意搭建舞台——这里有产业发展的广阔赛道供人才展所长,有全周期培育的成长沃土助人才拔节向上,更有“包你满意”的温暖守护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包头期待怀揣梦想的你走进鹿城、扎根鹿城,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长,在稀土之都的创新浪潮中逐梦前行,在老工业基地的蝶变征程中建功立业,共同书写“人才兴城、产才共荣”的崭新篇章。
(编辑:草脑日;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