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人才“双引擎” 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8月23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群星熠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包头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共同为第四届包头创新发展奖的获奖者颁授荣誉,整座城市沉浸在与人才同频、与创新共振的节日氛围中。
这一天,是“包头科技创新日”,这一周,是备受瞩目的“包头人才周”。包头选择在其专属的节日里,以最高礼赞致敬那些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家和创新者,这已成为年度惯例。
2023年6月末,包头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一项重要决定:将每年的8月23日确立为“包头科技创新日”,并将当周定为“包头人才周”,包头首次以立法形式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历史的创新血脉,也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包头,作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工匠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脉。从“钢铁摇篮”到“稀土之都”,包头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产业创新、技术攻坚的奋斗史。
当前,包头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实现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建设“两个稀土基地”,这一切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关键在于高水平人才。
连日来,第三届“包头人才周”活动精彩纷呈、规模空前,以“1场开幕式+1场博士人才工作推进会+14项子活动”的多元矩阵,凝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以高密度、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对接,构建起人才引进与创新发展的立体化平台。
与此同时,第四届包头创新发展奖颁奖活动的举行,再次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为包头转型创新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团队致以崇高敬意,让各方切身感受到包头求贤若渴的温度和产业发展的热度。
这些都旗帜鲜明地宣告了一件事:包头已将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作为引领发展的“头等大事”。
人才“愿意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好”,包头谋划了一系列扎实举措。
在搭建舞台方面,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充分发挥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院士工作站、鹿城实验室等高端平台的“强磁场”效应,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在政策支持方面,推动人才政策迭代升级,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支持,创新“事业编制企业用”等机制,打破体制壁垒,并通过京蒙沪蒙合作、异地科创基地等渠道拓宽引才路径。
在服务生态方面,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常态化举办人才恳谈会,拓展“人才一‘鹿’通”服务平台功能,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品质,用心解决好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
我市设立“科技创新日”与“包头人才周”,并将其系统化、品牌化、常态化,传递出这座北方工业名城依靠创新驱动、人才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这场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共同发展的“双向奔赴”,值得期待。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晓婷;图/记者:吴杰,李强,宫伟恩)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