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区青山路街道,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街头巷尾上演。暑期里,孩子们抱着作业本走进社区活动室寻求帮助;饭点时,外卖小哥停下电动车,走进红色服务站接杯热水、加热饭菜;闲暇时,居民们围坐在“茶言观社”,就着袅袅茶香畅谈生活琐事……从呵护儿童成长的“大手拉小手”项目,到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服务,再到创新社区治理的“茶亭议事”场景,青山路街道不断优化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以实打实的行动推动基层治理迈向高质量发展。
“老师,这道数学题我还是没弄懂,您能再讲一遍吗?”“姐姐,我们做完作业一起玩拼图吧!”暑期里,青山路街道依托扬帆计划开展的“大手拉小手”社会实践公益项目,用满满的爱与陪伴,为辖区儿童的暑假增添了温暖色彩。每天上午,青年志愿者们都会准时到岗,带领孩子们开启充实的“学习时光”——从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从英语单词的趣味背诵,到红色小故事的生动分享,志愿者们耐心辅导,全力帮助孩子们攻克学业难题。
“以前孩子暑假在家写作业总爱走神,我们夫妻俩忙着上班,根本没时间看管。现在好了,有志愿者哥哥姐姐盯着,眼看暑假作业都快完成了!”说起项目带来的变化,居民们满脸欣慰。除了学业辅导,志愿者还会组织孩子们开展互动游戏,活动室里时常回荡着欢声笑语。这一项目不仅为小学生提供了学业帮助,也为青年志愿者搭建起服务社会、锤炼自我的实践平台,实现了“孩子受益、志愿者成长”的双赢。
每到饭点,青山路街道的红色服务站里总是格外热闹。外卖小哥们停好车,熟门熟路地走进来,将自带的午饭放进微波炉加热。“这么热的天跑了一上午单,能在这儿歇会儿、热口饭,感觉浑身都舒坦了。”外卖小哥王先生一边等着饭菜加热,一边笑着说道。
根据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青山路街道精心打造了红色服务站,为他们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不仅有优惠就餐、免费饮水、高速上网、手机充电等基础服务,还配备了急救药品、图书报刊等,提供医疗咨询、政策解读等延伸服务,真正实现“累了能歇脚、饭凉能加热、闲时能充电、心烦能倾诉”。
随着服务的深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也渐渐融入社区治理——从最初的“受助者”,慢慢变成了社区的“参与者”。如今,不少外卖小哥主动当起“流动网格员”,在送餐途中发现社区路面破损、垃圾堆积等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拍照上报;快递员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会顺手帮忙将快递送到家门口。曾经的“暖心服务”,正悄然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走进青山路街道的“茶言观社”,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茶香袅袅,笑语阵阵,几张桌子、一圈长椅围满了居民,这里不仅是大家聊天歇脚的“心头好”,更是社区治理的“智慧小站”。每天,都有居民带着孩子来这儿,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喝着热茶、唠着家常,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交流遇到的难题。
“以前邻里之间交流少,有想法也不知道跟谁说。现在有了‘茶言观社’,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不仅熟悉了,还能一起为社区出主意。”居民们纷纷表示,这里不仅是休闲放松的场所,更是增进邻里情谊的“连心桥”。为了让居民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茶言观社”还固定每周开展“品茶议事”活动,围绕“小区绿化维护”“健身设施更新”等民生小事,让居民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建言献策,让茶亭里的缕缕茶香,飘出满满的幸福感。
从“大手拉小手”的温情守护,到暖“新”服务站的贴心保障,再到“茶言观社”的议事互动,青山路街道始终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将“幸福”二字融入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看似平凡的举措,如同点点微光,汇聚成照亮生活的暖阳,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社区和家一般的温暖。未来,青山路街道还将继续倾听居民心声,把服务做得更细、更实、更暖,让幸福的触角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春燕)
(编辑:草脑日;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