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染草原迎丰收,鹿城硅业聚英才。9月11日,2025年中国硅业大会在包头开幕。一场围绕《晶硅光伏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思考》的主题报告,成为行业破解当下困局、锚定未来方向的“思想引擎”。中国五矿先进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严大洲立足产业全局视角,从硅基材料的先天优势切入,剖析产业现状,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绘就清晰路径。
硅,这位元素周期表中第四主族的“明星”,是光伏产业扎根生长的根基。严大洲在报告中指出,硅作为四价半导体,兼具金属与非金属特性,为光伏器件制造提供基础。更难得的是,硅易提纯、无重金属污染,且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庞大的硅基材料产业链从硅酸盐水泥延伸至芯片、硅碳负极,为光伏产业发展筑牢“资源无忧、技术可循”的底气,90%以上的芯片依赖硅基材料,而光伏本质上是“放大版的光电器件芯片”,硅的核心地位无可替代。
面对硅产业面临的挑战,报告指出了“破局之道”。严大洲提出,行业需摒弃“拼规模、拼低价”的粗放模式,转向“拼技术、拼服务”的高质量竞争。一方面,要响应国家“反对破坏产业生态”的号召,推动多晶硅及全产业链回归盈利正轨,重现2022—2023年供不应求的良性态势;另一方面,要借力新能源协同发展的“东风”,新能源电动车行业将为光伏直流发电提供广阔应用场景,更能形成“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储能—绿色出行”的闭环生态。
此次主题报告,既是对光伏产业现状的审视,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晶硅光伏产业以硅基材料为根基,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绿色协同为路径,方能在全球竞争中挺起脊梁。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期,包头将以超千亿的晶硅光伏产业产值、60%企业绿电使用率以及完整产业链,继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在全国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贡献更多“包头力量”。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