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稀土产业乘“云”直上“用数赋智”
来源:包融媒   2025-09-15

我市稀土产业乘“云”直上“用数赋智”



近日,在包头市华星稀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台搬运机器人正顺畅地直行、转弯,将一块块镨钕金属送到自动检测线,完成视觉识别、自动称重、自动化检、激光打码、自动分类等检测流程。

包头市华星稀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鲁强介绍:“我们企业的稀土金属检测已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相较于传统人工检测,全自动检测线将稀土金属检测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检测准确度提高了20%以上。该自动检测线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成果,已获发明专利,而财政奖补资金则为企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制造注入了强劲动力。”

乘“云”而上,借“数”转型。为积极落实稀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日前,包头市首批确定1354.19万元奖补资金,重点支持安泰北方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稀土磁性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28家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稀土产业迈向“高精尖”,以数字化赋能“两个稀土基地”建设跑出加速度。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开发及示范线


据了解,202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战略部署,我市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成功获批自治区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首批奖补资金投向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关键流程数字化改造等四个方面11类数字化改造模式,并重点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倾斜,以加快稀土企业数字化改造进程,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首批奖补资金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企业利用5G、工业以太网等技术改造升级网络环境,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等项目,进一步激发稀土龙头企业作用,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市财政局工业交通科科长刘秀灵说。

“云”上提速,“链”上发力。我市启动北方稀土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现平台上线;推动89户稀土企业基本完成不同领域、不同模式的数字化改造或应用,建设19个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打造8个数字化示范标杆和“小灯塔”;数字化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10%以上;培育5户本地化优秀服务商,总结形成10个优秀解决方案。

近年来,市财政局主动作为,强化与业务部门和地区的协同配合,通过精准制定奖补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系统化推进数字化转型,包头正在加速形成“数字赋能、智能驱动”的稀土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打造世界级稀土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推进建设工业数字化项目500余个,涉及企业300余户,其中稀土行业工业数字化项目145个,覆盖稀土全产业链,已打造出英思特智能工厂、天和磁材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线等一批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目前,稀土行业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工业云平台普及率均超60%,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分别达57%和50%。

刘秀灵表示,下一步,市财政局将会同工信部门持续推进稀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强化专项资金监管,确保用实用好政策资金,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实现稀土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应改尽改”、规下企业“愿改尽改”,推动稀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海芳)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包融媒下载引导图(横)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