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包头,天高云阔,风景如画。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图景。
这蓬勃生动的建设发展场景,是我市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生动缩影,也是全市上下在“项目为王”的理念指导下,以实干强招商、以服务优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的新动能。
这就是“硬核”包头的发展之道。

蒙西(包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生产车间。
战鼓催征,捷报频传。
截至目前,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14个,协议总投资3366.4亿元,其中已有196个项目开工建设,97个项目入库纳统,招商成果正加速转化。
一大批优质项目正从纸面协议快速转化为实地动能。走进龙马控股集团蒙西(包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现场,只见装载机穿梭、挖掘机高举,一派热潮涌动。“企业选择包头,就是看中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公司副总经理袁鑫栋说。
不远处的昆都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洋溢着火热的建设氛围。硅业稀土供应链产业园内建设正酣,这个致力于打造硅、稀土等金属材料的数智化交易与仓储中心,将彻底填补包头公共室内仓储领域的空白。“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吸引超百家企业入驻,显著提升本地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和竞争力。”企业副总经理田宏来说。
跨过昆都仑河,青山区展现出一幅产业链条紧密衔接发展的生动图景。国轩高科新能源电池智造基地已成功吸引铝壳体、PACK集装箱等一批配套企业相继落地,形成了以“链主”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西部国轩负责人彭立煌表示:“我们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更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协同入驻。”
从风机叶片到储能系统,这些此起彼伏的建设热浪,正是包头以项目之“进”撑起发展之“稳”的核心密码。截至目前,全市650个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2209.7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果说项目规模是包头的“体格”,那么科技创新就是其“筋骨”。走进稀土高新区,金龙稀土永磁材料项目率先实现15种稀土元素全分离,其发光材料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产业链完整性和竞争力行业领先。”企业总经理颜汉森介绍。不远处的磁馨电子,研发的OIS防抖马达正大幅降低手机制造商升级成本与周期。“滚珠式防抖马达兼容性强,客户无需大规模重新设计,显著压缩了研发周期。”企业副总经理李斌拿着样品介绍说。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包头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政策链深度融合。金秋的包头,正以重大项目为锚,以创新服务为帆,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记者:梁彦强、祝家乐)
(编辑:霍晓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