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企业牵头,中国原子能首个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2025-09-23



近日,在中国原子能公司指导支持下,由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共同提出的国际标准ISO 26062《核技术—核燃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铀和钚基材料中元素杂质的程序》修订提案获批立项。该项目是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分析领域立项的首个国际标准项目,标志着我国在核燃料分析技术与标准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是中核北方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也是中国原子能首个成功立项的国际标准,填补了钍基燃料成分分析国际标准的空白,提升了我国核燃料领域国际话语权。



自2019年起,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在中核集团的领导下,开始系统性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通过自主投入科研项目等方式,支持国际标准提案和潜在提案开展试验和研究。同时,在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的指导下,积极在国际标准化会议上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核燃料智慧”,不断推动新提案的立项工作。


提案筹备阶段,在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指导下,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的专业支持下,中核北方在原有二氧化钍杂质元素分析经验基础上,系统开展了调研与技术论证,并联合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多轮实验攻关,将杂质元素检测种类从4种扩充到51种,同时深入研究了钍化合物溶解原理,解决了样品溶解的难点;消除了硼的挥发损失问题,并全面验证了ICP-MS方法对钍基材料分析的准确性、适用性与重复性。

提案推进过程中,中核北方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对项目内容、立项材料进行专项指导,组织开展了多轮次技术评审,不断优化提案内容;主动建立与ISO相应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的沟通机制;在中国原子能的统一组织下参加了ISO/TC85/SC5/WG1工作组会议,通过与多国专家深入交流获得了对提案的支持与建议,推动提案成功立项。经过各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该提案最终通过ISO对应技术委员会的投票获批立项。



此项修订提案拓展了原标准的适用范围,新增了钍基材料的检测方法,填补了钍基燃料成分分析国际标准空白,为全球钍基核燃料研发、生产与贸易提供了统一、可靠的分析依据。



(来源:中核北方CNNFC;编辑:霍晓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