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人民日报》推出特别报道
国庆将至
包头小丽花绽放
它不仅是市花
更承载城市品格
见证产业转型与民生记忆
是包头坚韧创新、奔赴美好的生动象征

盛放大街小巷 装点城市风景
草原钢城 小丽花开
本报记者 翟钦奇 吴 勇
一朵花读懂一座城
赏花
海海漫漫敕勒川
有只梅花鹿金光闪闪
昆都仑河是你洁白的飘带
巍巍青山是你绿色的披肩
百灵鸟为你腾飞在歌唱
小丽花把你雄姿来装扮
美丽的包克图
你是我可爱的家园
——歌曲《美丽的包克图》
花笺
包头·小丽花
小丽花,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为大丽花的矮生种统称。内蒙古包头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宜小丽花的繁殖生长,既可盆栽,又宜露天栽植。小丽花花期长达百天,在包头地区的花期一般为每年6月至10月,能够长时间提供观赏景观。
小丽花花色绚丽多彩,有深红、紫红、粉红、黄、白等多种颜色,既有纯色又有复色。同时,小丽花还有着菊科花型、瓣型多样的优良特征。
(资料来源:包头市园林科研所)

包头市阿尔丁植物园,小朋友们在小丽花丛中玩耍。祝家乐 摄
国庆假期临近,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大街小巷、广场公园,一片片鲜红、粉红、雪白、明黄的小丽花绚烂绽放,花瓣重重叠叠、耀眼夺目,装点着城市风景,带来生机与活力。
包头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因此又称“鹿城”,历史上曾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之处。
20世纪50年代,随着包钢、一机等“一五”时期建设项目落地,包头成为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被誉为“草原钢城”。
小丽花,在40年前就成为包头市市花。它不娇贵,好成活,多彩而无香,从6月到10月常开不败,恰如包头这座城市的品格——苦干实干,无私奉献。

包头市园林科研所的花圃中,吴晓静在查看小丽花生长状况。赵永峰 摄

小丽花新品种。贾荣 摄
坚守与创新
市花亮丽绽放
在包头,从八一公园、劳动公园,到银河广场、建设广场,再到市民的庭院阳台,随处可见小丽花的身影。市区主干道边,一片片小丽花如晚霞般艳丽、朝阳般灿烂,多彩花海吸引着市民游客,很多人用手机记录下这份美好。
小丽花不仅色彩鲜艳,而且生命力强,植株旺盛,一株就可成丛。今年包头新布置近7万株小丽花用于城市绿化,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
并非包头原生花种的小丽花,1981年由包头市园林科研所从北京引进,并开始繁殖试验和小范围试种,第二年就得到广泛栽种。
1984年,包头市开展推荐评选市树、市花活动。经广泛宣传、推荐、评议、专家论证,1985年6月,包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将小丽花定为包头市市花的决议。“小丽花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和适应性,在当时就受到了园林行业及市民的认可和喜爱。”包头市园林科研所副所长吴晓静说。
小丽花迅速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由于早期采用粗放的栽培技术,在资源开发、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缺乏投入,包头的小丽花也曾发生品质退化,花少、花小、花色不艳、花瓣不重等问题接连出现。
2017年,包头市政协委员提出“市花复兴”的提案,不少市民代表也呼吁重振市花品质。近几年,包头市园林科研所每年投入经费,并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开展课题合作研究,推动小丽花培育相关科研工作。截至目前,包头市园林科研所已建立20余种不同花色、不同花型的小丽花组培繁育体系。
随着品种复壮,包头的小丽花再次怒放。夏秋两季,一丛丛小丽花在城市里如约绽放,很多市民感叹:“小丽花回来了!”


包头市钢铁大街沿线的小丽花。贾荣 摄
希望与憧憬
见证城市发展
“希望与憧憬”是小丽花的花语,蕴含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包头这座北方工业重镇,小丽花见证着城市与产业发展的历程,各类节庆活动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2025包头马拉松的奖牌设计中,底部有一朵盛开的小丽花;2010年在包头市举行的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上,吉祥物“青青”也以头戴小丽花的小鹿形象亮相,将市花元素引入国际体育赛事。“小丽花已成为体育与文化融合的鲜活载体。”包头市体育局局长崔晓静说。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厂区以北4公里,一座巨大的坦克雕塑矗立在一片土坡上。雕塑底座周边,或红或黄的小丽花开得正艳。
“随着时代变迁,包头也曾面临产业转型的阵痛。”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耀说,眼前这片土地,5年前还是企业固废的堆放场地。近几年,当地政府和企业投入专项资金,实施生态治理,复种植被,小丽花正是必选花种之一。如今,完成治理的荒土坡变成了当地人爱来的景观坡。
“包头正走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谋求老工业城市振兴的征程上,小丽花象征的精神正是我们需要的。”包头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说,目前城市发展面临新任务,挑战与机遇并存,小丽花代表的“希望与憧憬”,也是包头人瞄准目标、不懈奋斗的写照。

2025包头马拉松奖牌采用了小丽花纹样。包头市体育局供图
美好与坚韧
留住城市记忆
在包头,小丽花不仅是城市绿化的主要品种,也是市民耳熟能详的食品品牌,喜闻乐见的超市、水果店、服装店招牌,还是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
随着小丽花成为包头市市花,当地牛奶企业也创立了与花同名的品牌——小丽花牛奶。40年来,小丽花牛奶的甘甜与香醇成为几代包头人的共同记忆。
走进位于市区北部的包头市小丽花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鲜奶、酸奶、乳饮料等多种产品经过灭菌消毒多个流程,被灌装进与40年前设计几乎一致的包装袋内。车间外,时常有中小学生来研学参观,了解牛奶饮品的制作流程。
多年前,小丽花牛奶也曾面临困境,一度停产。后来企业重启,全力加强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采用智能数控系统,实现以需定产、零库存管理,销售额持续增长。“公司不断深化与高校的技术合作,目前我们的研发人员占比达1/4,未来将继续提升数智化管理水平,推出附加值更高、品质更有保障的新产品。”小丽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峰说。
在内蒙古各大景区、博物馆,以小丽花和小丽花牛奶为创意来源的冰箱贴受到很多游客的喜爱。“小丽花,人人夸,男女老少都爱它。”这首包头人熟悉的歌曲,唱的是小丽花牛奶,也是市花小丽花在市民心中形象的生动写照——在年复一年的盛放中,为城市带来美好与希望。

位于包头市中心的“三鹿腾飞”雕塑,小丽花在雕塑周围灿烂绽放。李强 摄
包头小丽花合唱团培养数千名小歌手
歌飞草原 情满故乡
本报记者 赵景锋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的小丽花合唱团排练厅里,钢琴伴奏下,嘹亮的童声传来,旋律优美,节奏有力。
小丽花合唱团是个少儿合唱团,成立于1998年12月,至今已累计对数千名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合唱艺术培训,多次获得全国和国际大奖。
从气息训练到声部配合,从咬字发音到情感表达,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感受着合唱艺术的魅力。“我们帮助孩子们培养倾听、合作、尊重、分享等品质,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也让他们更加热爱家乡故土和草原民族文化。”合唱团创始人陈莉说。
10岁的许皓轩和9岁的许卓欣兄妹,都是合唱团的成员。训练间隙,他们抓紧练习刚刚学会的《草原晨曲》。“今天练的这首歌,是包头城市初建时传唱的歌曲,爷爷奶奶辈年轻时也爱唱。”合唱团的指挥张嘉芮说。
年少时在小丽花合唱团训练多年的董冠奇,如今是兰州大剧院的一名声乐演员。“当年在合唱团排练,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董冠奇说,“合唱团的经历,让我自信和乐观,启蒙我走上音乐道路,也赋予我的人生更多可能。”
扎根祖国北疆的文化厚土,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节目是小丽花合唱团的一大特点。合唱团的蒙古族声乐老师呼斯楞,将长调、呼麦等演唱技法穿插在授课中,还会在日常伴奏中融入马头琴、四胡等民族乐器。
“这种演唱技法与传统合唱有所差异,更有助于孩子们开拓视野,提升艺术素养。”呼斯楞说。多年来,呼斯楞和孩子们共同演绎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让民间蒙古语童声合唱大放异彩。
就在孩子们练习得热火朝天时,隔壁一个稍小的排练室内,“妈妈班”的课程也正在进行。“‘妈妈班’的成员主要是孩子们的母亲。她们和孩子共同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合唱团的兼职指挥周亚鑫介绍。
合唱团成立以来,已累计举办10余场小演员和“妈妈班”同台演出的母亲节专场音乐会。定期举办的“小丽花之夜”合唱音乐会、“花开盛夏歌未央”专场音乐会等,已成为包头市民熟知的演出品牌。合唱团还组织孩子们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公益演出,收获许多好评。
(赵文琦参与采写)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4日 第 07 版、包头日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霍天舒;校对:李麒;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