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百正创源(包头)智能传动有限公司车间内,技术人员专注地进行智能卡轨车的布线与组装。这批产品即将发往包头周边各大煤矿,成为提升矿运效率与安全的重要力量。而就在不久前,格力电器“董明珠健康家”内蒙古首店在稀土高新区开业。值得一提的是,店内照明系统并没有选择常规的供应商产品,取而代之的是包头本土企业国创稀品的稀土节能灯具。一边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快速投产、业绩飘红,一边是品牌首店与本地技术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看似并不相关的两个场景,背后却折射出同一内核——包头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
回看百正创源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去年7月注册成立,8月便“拎包入驻”4500平方米标准厂房,快速启动生产线建设。今年2月逐步投产后,仅4个月就实现营业额1200万元。总经理邵剑光感慨:“园区不仅主动帮我们对接订单、代办审批,还贴心解决员工食宿问题,让我们心无旁骛搞生产。”全方位、有温度的服务保障让企业敢于投入、勇于实干,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同样的“包头速度”也体现在金龙稀土身上。从项目开工到首期5000吨稀土永磁材料试生产,仅用时9个月。正如总经理颜汉森所说:“工程建设走绿色通道,实现同日‘三证齐发’。生产用电外网快速拉通,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务。”
时间就是竞争力。包头深谙此道,通过简化审批、靠前服务,把“包你满意”的营商环境名片不断擦亮。
而说到“董明珠健康家”内蒙古首店的落地,这不仅是商业品牌的引进,更是本地产业与外部品牌的一次深度融合。政府为首店提供落户奖励、租金补贴和审批绿色通道,2个月完成从选址到开业的全流程。包头的智慧在于,并未止步于“引进”,而是借此激活整条产业链。国创稀品的稀土灯具走进格力卖场,意味着包头从“卖材料”转向“卖技术”,从“工业粮仓”迈向“技术策源地”。首店成为本土技术的展示窗口和应用场景,这正是“首店经济”的包头范式。
就在本月,格力电工(包头)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机械电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件销售等。这既是格力与包头在工业装备和产业链上的高度契合,也是格力对包头营商环境的深度认可。
在“董明珠健康家”包头店内,稀土灯具自动调至暖光模式,光线柔和而护眼,这正是格力“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要做到极致”的生动体现。而包头的营商环境建设,也正是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做到了极致:政策链的延伸、技术链的强化、产业链的整合。这些看似隐形的努力,终将汇聚成企业看得见的成长与城市摸得着的进步。
从“拎包入驻”到“保姆式服务”,从首店经济到营商环境,包头就是把企业面对的问题、痛点作为工作破局、改革推进的发力点——然后向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直到“包你满意”。
(记者:图日根;编辑:霍晓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