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兴大街的“钢铁脊梁”到建安大街的“智慧走廊”,从断头路的破冰攻坚到快速路的环线成网,北“复兴”南“建安”成为城市南北均衡发展的新引擎。回顾“十四五”,包头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将城市交通建设镌刻成民生幸福的注脚。
复兴大街。记者 祝家乐 摄
如今,钢铁巨龙纵横交错,智慧交通星罗棋布,包头正以“15分钟上快速路、30分钟跨区通勤”的畅行体验,书写新时代的“包头答卷”。
回看两年前的9月28日,随着最后一块沥青摊铺完成,全长13.7公里的复兴大街快速路正式通车。这条贯穿昆区、青山区、九原区的“钢铁脊梁”,用“包头速度”刷新了城市基建纪录。项目建成后实现了民族东路到210国道全线无红绿灯的快速通行,将通行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以内,极大提高了市民出行效率,优化了出行体验,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以前从昆区到东河区得1个小时,高峰期甚至需要1个半小时,现在一路畅通30分钟内就能抵达,真顺畅!”复兴大街的开通,让不少私家车主直呼“舒畅”。
这条路不仅承载着民生期盼,更成为产业升级的“黄金走廊”。沿线的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因道路开通物流效率跟着提升,吸引多家新材料企业入驻;不少商业项目随之启动,带动周边商铺销售旺了起来。
建安大街。记者 祝家乐 摄
时隔不到一年,与之遥相呼应的建安大街快速路也在一步步打造升级。2024年5月30日,建安大街东延工程正式通车,这条全长1.1公里的道路,在多部门协同推进下,仅用时45天便高质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该条道路西接民族西路,东连民族东路,双向六车道,不仅有效缓解周边地区道路出行压力,更打通了城市道路微循环,为我市东西方向的交通网络又增添了一条重要干道。
在东河区北梁六路,72岁的王大爷每天清晨散步都会经过这条崭新的柏油路。“30年的土路终于修成了带路灯、有绿化的‘幸福路’!”老人说。
2023年,我市启动建设路南幅、建华路、青山路、沼园路等主次干道新改扩建工程,打通北梁六路、东河村南路、站前路等50条断头路,实施呼得木林大街(钢铁大街—文化路)沿线等多处重点路口渠化改造,进一步畅通了城市骨架路网和道路微循环。
赛汗路北延工程,施工团队顶风冒雪奋战45天,让这条困扰居民30年的“断头路”变身生态景观路;民族西路南延工程,将双向两车道拓宽为四车道,机非分区通行,救护车、消防车通行效率有效提升,沿线居民告别“生命通道堵塞”。而随着今年8月复兴大街与110国道前口子西交汇处南侧“断头主道”改造工程正式通车。这一困扰市民多年的交通堵点被打通,标志着区域路网衔接效率和群众出行体验显著提升。
如今的包头,随着G210、G110等干线公路逐步升级,已构建起“1小时市域通勤、3小时周边省会直达、6小时京津冀联通”的公路网。
车轮滚滚向未来,大道如虹贯鹿城。从复兴大街的“钢铁脊梁”到街头巷尾的“毛细血管”,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十四五”期间,包头以路为笔,在祖国北疆绘就一幅“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
“十五五”新征程,这座城市将以更开阔的胸襟拥抱畅通出行,以“畅行无阻”的民生承诺,书写“车轮上的幸福城市”新篇章。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硕)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