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云矿区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内,一处施工工地正以“5个月攻坚”的强劲节奏全速推进,这是内蒙古华铄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打造的年产10000吨稀土金属电解质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可观、建设节奏紧凑,更在技术与产品层面实现双重突破:其研发的高纯低氧重稀土氟化物,成功突破关键技术,一举填补自治区相关领域产业空白;针对稀土氟化物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更属项目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创,为行业资源循环利用开辟新路径。
这些突破性技术与创新产品,正是完善稀土产业链的关键支撑。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华铄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25年3月21日注册成立至6月正式开工,仅用3个月便达成“落地即建设”的高效推进态势。这一速度的背后,既依托母公司20年北方稀土代加工积累的深厚技术积淀,更得益于白云矿区得天独厚的产业生态优势。
走进项目施工现场,塔吊长臂在蓝天背景下舒展,将一捆捆钢筋、一片片模板精准吊运至作业面,金属碰撞声与机械轰鸣声交织成忙碌的建设乐章。连日来,车间主体结构已封顶。在工地临时办公区的进度板上,“设备订购完成”等关键节点被红笔标注,内蒙古华铄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和介绍:“我们严格按照5个月建设周期倒排工期,每天调度施工进度,确保10月如期竣工、12月顺利投产。”
项目为何落子白云矿区?张玉和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这里不仅有无水氟化氢原材料生产企业,可就近解决原料供应问题,更能与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内其他企业形成“资源互补、循环利用”的绿色供应链。企业通过与区内企业持股换股的创新方式筹措资金,快速完成项目落地。其核心建设内容10000吨稀土金属氟化产线,将全面采用机械自动化配置,从原料输送、氟化合成到产品检测、成品仓储,全流程实现自动化操作,重点生产氟化镨钕、氟化钕、氟化铈等产品,同时凭借掌握的镝、铽、铒、钪等中重稀土高纯低氧氟化技术,搭配机械化生产线的高精度控制优势,填补区域高端稀土氟化物生产空白。
从市场需求来看,张玉和介绍,项目建成后将精准解决三大痛点:一方面,缓解包头市稀土企业电解质供应紧张问题,仅瑞鑫稀土金属一家企业,每年就需氟化稀土电解质约600吨,项目产能可充分满足本地企业需求;另一方面,为科研创新提供原料支撑,持续为包头稀土研究院、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的中试线供应氟化物,助力稀土新材料研发;第三方面,填补特殊领域供应缺口,生产的稀土氟盐可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图像显示技术、核子科学闪烁体、稀土晶体激光材料、红外玻璃等高端领域,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材料保障。
内蒙古华铄占地面积仅12亩,亩均投资达2300万元,展现出“集约高效”的建设理念。10000吨稀土金属电解质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3亿元,年缴纳税金5000万元,同时提供80个就业岗位,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增收”的双向共赢。
在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方面,该项目依托金鄂博以长协价为其供应无水氢氟酸,同时通过国有物流公司零利润保障物流运输,双重举措可实现总成本降低10%,显著提升项目市场竞争力。
当前,项目建设已进入尾声,未来,随着项目的建成运营,内蒙古华铄将进一步完善白云矿区稀土产业链条,推动包头稀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晶晶)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