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光储充一体化车棚和直电镀膜车棚
便捷惠民停车棚 安全充电不发愁
电动自行车是重要的民生交通工具。随着我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车辆保有量与充电设施数量不匹配、充电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不仅加重了车主的日常开支负担,更催生出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等违规行为,埋下安全隐患。建设好公共充电设施不仅关系到广大电动自行车用户的日常使用体验和安全,更考验着政府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的智慧与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用电安全,规范集中充电价格,今年,我市选取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9.3万辆的青山区作为电动车安全提升与集中充电价格规范优化试点。聚焦电动自行车充电“成本高、距离远、电池入户、飞线充电”等四大难题,市区两级联动、地企合力,创新开展“更便宜、更方便、更安全”的电动车治理包头实践。
青山区自由路街道青山麗景小区充电车棚。
走进青山麗景小区,顶部覆盖光伏板的光储充一体化车棚格外引人注目。车棚内,不少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棚内清晰标注着“每度电收取0.427元电费+0.23元/度的服务费”的价格标准,让居民充电消费一目了然。
“以前充一次电要近2块钱,现在7毛钱就可以充满电,太实惠了!”家住青山区青山麗景小区的居民张福元提起小区里新建的电动车充电棚,满是称赞。
电动车“充电贵”是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为打破这一困境,青山区跳出传统建设思路,组建专家团队反复研究,创新实施“光储充一体化车棚+直电镀膜车棚”双轨建设模式,在青山区新建199个车棚,其中包括30个光储充一体化车棚和169个直电镀膜车棚。
负责车棚建设的内蒙古新工创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王晏介绍,光储充一体化车棚利用车棚顶部空间安装光伏组件,结合光伏储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绿色电力生产,降低电价成本。直电镀膜充电车棚则通过多边交易向第三方公司购电,降低每度电价格成本,让百姓享受到最低电价。
记者了解到,如果在室内为电动车充电,居民用电价格0.415元/度,充一次电大概需要1.5度电,价格约为0.63元。而当前市场普通充电车棚居民充电费用收费价格为每度1.6元,包含0.427元基础电费与1.173元服务费,平均每次使用大约需花费2元。对比青山区几个试点小区充电点位,无论是光储充一体化车棚还是直电镀膜充电车棚,充电价格都是0.65元/度,考虑阶梯电价因素则基本和在家充电价格持平,不到普通充电车棚费用的一半。
电动自行车充电价格降低,不仅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街道社区治理“飞线充电”“电池入户”等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电池入户’一直是社区治理中的难题,现在新建了光储充一体化车棚,充电价格降低,居民们自然不愿冒着风险私拉电线或者入户充电,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消除安全隐患。”青山区自由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张玉兰表示。
小区电动车在车棚里充电。
“以前小区里充电桩少,想充电得推着电动车走好远的路,现在楼下就有充电车棚,价格还便宜,方便多了。”提及过去充电的不便,青山区青山路街道六合成社区居民张瑞清记忆犹新。
过去,青山区电动车充电点位布局存在部分区域“有桩无车用”,部分区域“有车无桩充”的问题,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困扰,还催生了 “飞线充电”“电池入户” 等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新建车棚前,青山区采用“线上问卷+实地走访+小区议事会”三级联动方式,对324个小区的充电需求进行全面、细致地筛查研判,确保点位布局科学合理,实现“车桩相适”的精准匹配。经过系统筛查和精准规划,将充电桩距离缩短至150米,便利度提升40%。
以青山区青山路街道六合成南二区为例,小区共有36栋居民楼,电动自行车数量达到1100余辆。充电车棚建设工作开展以前,仅有8个充电车棚、132个充电口,居民“停车难”、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电池入户充电等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充电车棚建设工作开展前期,社区广泛向居民征求意见选择点位。目前,小区新建2个光储充一体化车棚和21个直电镀膜车棚,可实现每2栋覆盖一个简易充电车棚,充分满足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居民走出家门,很快就能找到充电棚,不需要再为充电跑远路,而且价格还实惠。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充电车棚里给电动车充电了。”青山区青山路街道六合成社区居委会主任孙丽说。
“电池入户充电太危险了,之前新闻里看到其他城市有小区因为电池起火引发火灾,心里一直很担心。”和青山区青山路街道六合成社区居民孙利君一样,不少青山区居民对于“电池入户”“飞线充电”等问题有着担忧。
青山区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隐患整治行动,印发了《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专项整治方案》,建立“四包”联动机制,即街镇、社区落实属地责任,公安、住建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形成治理合力。
此外,在本次试点建设中,青山区创新融入“线上智能监控+线下网格巡查”双控机制。线上建立电动自行车智慧监管平台,实时监控各充电车棚工作状态,确保故障在2小时内得到响应;线下由社区网格员、物业保安每日巡查,及时制止“电池入户、违规停放”行为。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多部门联合检查110次,立案5起,排查住宅小区195个,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问题461处,真正实现“充电更安全、管理更智能”。
从破解“充电贵、充电难、不安全”的民生难题,到探索出“安全、和谐、绿色、智慧”的治理新路径,青山区电动车安全提升与集中充电价格规范优化试点项目的成功实践,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成果中,大大提升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为我市其他旗县区,甚至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接下来,这一成功经验将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大范围布局,届时,广大市民充电会更方便更省心。相信随着这一民生工程的推进也将逐步扭转 “飞线”“入室”充电的“路径依赖”,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崔妍;图/记者:吴杰)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