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跃升“世界绿色硅都” 千亿级产业奠基北疆
2025-10-09

“十四五”以来,一幅绿色产业宏图在北疆大地加速铺展。当前,全球晶硅光伏产业正经历以“提质换挡”为核心的第四次结构性调整。在这场淘汰落后技术、孕育新机遇的变革中,包头——这座昔日的“草原钢城”,不仅未掉队,反而以亮眼成绩震撼业界:她不仅是全国首个晶硅光伏产业产值破千亿元的城市,更于2023年荣膺“世界绿色硅都”称号,且自2022年起产业产值连续三年跨越千亿大关,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这标志着包头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宏大叙事中,成功上演了一场从“黑色”重工业到“绿色”新经济的精彩破局,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树立了崭新标杆。

包头在产业变革中屹立潮头,答案深植于其优越的风光禀赋、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强劲的创新动能。

底气之源:风光无限,“绿电”赋能硅业

包头的首要底气,来自其丰富的风光资源与系统构建的绿电优势。这里年有效风光可利用小时数超3000小时,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能源宝库。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1130.66万千瓦,历史性地突破总装机容量的50.53%,标志着能源结构实现根本性转变。

这一绿色优势直接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目前,包头一般工业电价为每度0.42元,入园企业绿电使用率已近70%,且持续提升,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硬核通行证”。此外,包头建成蒙西唯一国际碳足迹认证平台,助力产品获取“绿色身份证”,并积极推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探索“绿电直连”等机制。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咸江说:“公司颗粒硅产品碳足迹全球最低,离不开包头的绿色能源支撑。”系统性的绿色动力,使“包头硅”在国际市场上具备领先竞争力。

生态之优:聚链成圈,构筑共赢格局

坚实的绿色能源是“硬底盘”,而一流的营商环境与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则是让产业链血脉畅通的“强心脏”。当前,包头正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在昆都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2亿元的硅业稀土供应链产业园正加紧建设,将打造硅、稀土等材料的数智化交易与仓储中心,填补公共室内仓储空白。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吸引超百家企业入驻,年交易硅产品10万吨、稀土产品5万吨,显著提升本地供应链效率。

以此为缩影,包头光伏产业的集群效应全面显现。通威、大全、协鑫等13家全球龙头齐聚于此,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切片—电池片—组件”完整且最具韧性的产业链,实现“龙头引领、集群发展”。包头已建成工业硅45万吨、多晶硅82万吨、单晶硅253.8GW的产能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在龙头带动下,本地配套体系日益完善,从坩埚、边框到逆变器等项目密集落地,本地化配套率超65%。一条从原材料到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已然成形,“链上开花、生态共赢”的格局正加速形成。

金秋时节,北疆大地绿色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回顾“十四五”规划,包头已累积打造“世界绿色硅都”的丰硕成果,交出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优异答卷。展望“十五五”,这座曾以钢铁铸就辉煌的城市,正紧握能源革命机遇,聚链成势、向新而行,让绿色硅基产业星火燎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包头力量”。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彦强

(编辑:草脑日;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