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包钢以1138.77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231位。作为承载着共和国钢铁工业记忆的“长子”,在2024年12月还收获了一份更具含金量的荣誉——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A级认证,成为内蒙古首家获此殊荣的钢铁企业。
从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基地、全球最大钢轨生产基地,到如今的环保标杆,包钢的绿色蝶变背后,是包头市生态环境创新监管与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
“包头蓝”已成为常态。
记者从包头市生态环境局昆都仑区分局了解到,在这条环保发展之路上,面对包钢庞大的生产体系,昆区分局跳出传统监管框架,组建专家团队深入烧结、炼铁、轧钢等生产一线,开展“一对一”专项指导。在A级企业申报的200多个日夜里,工作人员与企业并肩作战,攻克数十项技术瓶颈。
为了破解资金压力难题,我市积极对接政策资源,助力包钢争取近亿元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通过亿元资金“输血”,破解改造资金困局,为超低排放改造注入“金融活水”。与此同时,创新推行“线上预警+远程指导”的非现场监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既守住生态底线,又为企业松绑减负。
为了完成环保转型升级,包钢累计投入超百亿元,实施124个环保治理项目。改造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6.99%、50.83%、30.29%,实现了从“污染大户”到“环保标杆”的华丽转身。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生产方式上。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接近98%,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突破97%,国内首套钢铁行业CCUS示范项目落地,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建成……包钢彻底摆脱“灰色制造”标签,迈入“绿色智造”新时代。
环保转型的最终成效,是要切实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近年来,包头市生态环境局昆都仑区分局持续发力,推动绿色发展红利惠及千家万户,实现了“企业增效、环境改善、群众受益”的历史性转变。2024年,昆都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2%,较“十三五”末提升12.6个百分点。截至10月7日,昆区优良天数比例达87.9%。“包头蓝”成为常态,市民开窗见绿、推门见景成为日常。
通过“厂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包钢厂区绿化覆盖率超50%。昔日与城市疏离的“工业厂区”,如今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一位周边居民感慨:“环境好了,心情舒畅了,这才是我们想要的高质量发展!”
从“钢铁硬实力”到“绿色新名片”,包钢的转型之路,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包头市系统推进传统工业城市绿色复兴的精彩缩影。从顶层设计的政策引领,到“一企一策”的精准赋能,包头探索出一条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如今,这座曾以“钢城”闻名的北方重镇,正以“绿”为笔,书写着新时代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共生的崭新篇章。包钢的绿色跃迁,为全国同类工业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包头方案”,彰显出北方工业基地在新时代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与创新智慧。一幅厂城共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正在包头大地徐徐铺展。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硕)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