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本周丨暖!这就是发展的温度
来源:包融媒   2025-10-19

本周,包头迎来换季式降温,却丝毫未减整座城市的“热度”。从标志性产业项目迎来关键进展到成功入选国家氢能试点城市;从“一把手”亲自接听12345热线到全市供暖工作全面启动;从“医在包头”新突破到打通城市“断头路”——这份温暖,既传递出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深厚温度,也映射着包头在发展之路上不断跃升的蓬勃热力。



绿氢为钥链动零碳——包头氢能产业发展综述



 氢动北疆,逐“氢”而行。近日,“白云鄂博矿区至包头市区氢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获批,标志着内蒙古“一干双环四出口”绿氢管网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作为内蒙古地区重要的绿氢输送通道,该项目全长195公里,年设计输氢能力达10万吨,建成后将实现从大青山北麓绿氢生产基地到山南工业核心区的直达输送。项目不仅能够为包头提供清洁工业原料,更将激活千亿级氢能市场。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正式公示了能源领域氢能试点(第一批)名单,拟支持全国41个项目和9个区域开展试点,包头成功入选,是自治区唯一入围城市,我市的氢气长输管道项目也同时入选41个试点项目。未来包头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氢能产业规模,全力建设全国首座全场景绿氢自循环创新之城,打造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一把手”接热线,听民声解民忧。10月14日,由包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一把手”走进12345热线首期活动正式启动。昆都仑区委书记胡强带领区长、分管副区长和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化身“接线员”来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中心,现场接听群众来电,解决困难问题。短短一小时,接听工单就有42个。接线结束后,市热线受理中心负责人与昆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研究,除去已在线解答直办的3件,其余39件转办工单也都责任到人、明确时限,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据了解,“一把手”接听12345热线活动将于10月至11月期间,每星期二固定举行。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优化“群众来电—热线接听—‘一把手’处置”的直连快办机制,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与办事效率,真正把12345热线打造成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月15日,包头今冬供暖工作全面启动。为了能按时供热,全市各热源、供热单位10月8日起就陆续开始预热工作,截至10月13日,各热电厂已全部达到既定供热温度。据悉,2025/2026采暖期全市供热总面积预计新增177万㎡,达到1.76亿㎡。随着我市温暖工程的持续推进,通过老旧管网改造、智能设备更新和服务体系优化等一系列举措,包头供热事业也正在从“达标供暖”向“品质供热”转型升级。







10月11日,全国首家“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在内蒙古包钢医院正式揭牌。据悉,中心的建设在提升我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的同时,将带动医学科研、高端医疗设备、健康服务等产业发展,形成“临床—科研—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区域医疗创新注入强劲动能,让生物免疫治疗技术惠及更多北疆百姓,书写“医在包头”的崭新篇章。









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近日,稀土高新区正式启动两条断头路建设工作,分别是区间七路(春华路-腾飞大街)和规划一路(沼园南路-建安大街)。“断头路”是城市交通的“肠梗阻”,更是群众出行的“心头堵”。道路建成后,将让周边居民告别“绕行苦”、实现“出门畅”,居住环境、生活品质将显著提升。








“捡土豆”火爆网络,新晋顶流背后蕴藏新的机遇。最近,去内蒙古“捡土豆”成为全网热门话题。趁着热度,包头市固阳县等地也纷纷推出相关宣传视频和文旅产品,宣传包头特产,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进一步延续了国庆中秋假期以来的热度,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抓产业、促创新
听民声、解急难
今日的包头
既以产业升级的“加速度”
彰显城市雄心
更用民生关切的“细温度”
诠释执政初心
速度与温度交织
当下与未来相系
这座城市如同
黄河“几”字弯上的璀璨明珠
正稳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彦军)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