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博
近来,鞭打“快牛”、“微退”上班等职场新词被网友广泛讨论。很多人表示,此类现象普遍存在,很有共鸣。还有人说,鞭打“快牛”、“微退”上班看似两件事,其实是连续剧,某种程度上前者催生了后者。
所谓“快牛”,是那些职场中承担任务比较多的人。他们工作效率高、责任心强,但也恰恰因为如此,被分配的任务更加繁重。因为干得好,所以担子多,鞭打“快牛”的现象由此产生。反观那些“慢牛”,由于工作不积极、效率低,任务也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快牛”被不停加套拉犁,“慢牛”则悠闲作壁上观,加之奖惩机制不完善、落实不到位,骨干的身心健康不断透支,“微退”上班的“职场清醒”有了滋生土壤,这将严重侵蚀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迟滞事业发展的脚步。
在这条因果关系链中,管理者的短视与懒政是关键原因。将工作交给“快牛”,成效好、风险小、操心少,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路径依赖,造成有人劳累过度,有人能力闲置的结构性困局。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系统思维谋划队伍建设,用全局视野、前瞻思考摆布工作任务,把怎样培养队伍作为从始至终的重点,贯穿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在日积月累中锻炼人才、锻造队伍,用人尽其才代替能者过劳。其中,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至关重要。要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快牛”在职级晋升、工资收入、评比表彰中切身感受到对其付出的认可,让人们看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鼓励更多人向先进看齐,营造崇尚实干、奋发作为的良好氛围。评价领导干部,不仅要看个人业绩,也要关注梯队建设、团队战斗力等方面工作情况,既要让能者上,更要让善于发现能者、培养能者、使用能者的干部上去,进而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长期战斗力,让事业发展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鼓励更多人成为“快牛”,铲除“微退”上班滋生的土壤,需要更加包容的职场生态。当前,部分干部过度追求不出错,将“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滥用。为了避免错误,他们不断把任务交给“快牛”,结果“快牛”被逐渐压垮,“慢牛”却越来越多,“不会干就不会错”的躺平思想也随着蔓延。进步的道路不可能一片坦途,试错本就是奔向成功绕不开的路。因为担心错误而放弃尝试,这种保守心态会大大削弱创新精神与发展活力,结果看似没有出错,却在四平八稳中无声无息酿成大错。因此,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允许工作中的差错与失误,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在鼓励尝试与持续改进中让更多人成长进步、成为“快牛”,敢闯敢干、一往无前开辟发展的新局面。
从鞭打“快牛”到“微退”上班,表面是任务分配问题,深层却是管理思维、担当精神与工作作风的体现。打破能者过劳的恶性循环,构建重实干也重成长,看成绩更看潜力的健康职场文化,方能激活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让“快牛”不被累倒、“慢牛”不再躺平,每一个人都能在公平、包容的环境中挥洒才干,我们的事业定能基业长青、活力永续。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