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评|医保“分级键”按下医共体“加速键”
来源:包融媒   2025-10-14

□柳文杰


在土右旗医保服务窗口,只需5分钟患者便可完成慢病管理关系转移。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是土右旗医保结算分级管理政策落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推进的生动缩影。

自今年7月1日起,土右旗启动慢病管理服务优化工作,核心在于“引导”与“分级”。通过将慢病管理从药店引导至具备资质的基层医疗机构,并通过A、B、C三级划分明确不同定点医药机构的医保结算权限,政策精准地指向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促进医疗服务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将零售药店医保结算等级统一调整为A级,而将门诊统筹、门诊慢特病等结算服务集中于达到相应标准的医疗机构,这一举措并非简单限制,而是结构性调整。这旨在扭转过去部分零售药店在慢病管理上“重销售、轻服务”的倾向,推动慢病管理的责任主体回归医疗机构,确保慢病患者能够获得连续、规范、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如定制的管理方案、定期监测和用药指导。同时,全旗24家定点医疗机构达到B级标准,确保门诊统筹服务有效供给,参保群众待遇不受影响。这种分级管理,如同为医保基金的使用安装了“导航系统”,引导患者根据病情和需求合理选择就诊机构,促进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作为市级医共体建设试点,土右旗已构建起“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的高效机制。这意味着,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做的检查,可以得到县级医院甚至与土右旗合作的市级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专家的权威诊断。医保分级管理则从支付机制上为这一模式提供了强劲动力。B级及以上基层医疗机构不仅能提供优质服务,还能享受更高报销比例的政策倾斜。这双重激励,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磁性”,使“基层首诊”从倡导变为现实选择,有效缓解上级医院的压力,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医保基金在医共体内扮演着“指挥棒”和“黏合剂”的角色。分级管理引导下的患者流向,促使医共体内部必须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基层医疗机构为达到并维持更高结算等级,必然着力提升诊疗水平、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慢病管理。而上级医院专家帮扶资源的注入,则为基层能力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这种“医保支付引导+医共体资源整合”的模式,形成了正向循环,共同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从5分钟完成的慢病关系转移,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高效协同;从医保基金“指挥”就医流向,到医共体整合资源提质。土右旗以医保分级管理为支点,撬动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性变革,更让“小病在基层、大病有保障、健康有守护”的民生承诺落地生根。这种“医保政策+医共体建设”的深度融合,既是破解基层医疗弱、群众就医难的实践样本,更为县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唯有锚定“人民健康”核心,以系统性思维打通政策协同的堵点、夯实基层服务的支点,才能持续织密全周期健康保障网,切实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与幸福感。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