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行时|“包头方案”绘制氢能产业新图景
来源:包融媒   2025-10-21

微信图片_2025-08-27_083731_418



近日,我国氢能产业迎来标志性节点——由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依托包头市华电20万千瓦风光制氢示范项目编制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征求意见稿)》,经生态环境部审核后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不仅是中国氢能领域自愿减排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大进展,也为绿氢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这一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突破背后,包头市以其前瞻布局与扎实产业基础,再次站上能源转型前沿。


精准谋划抢抓先机 政策引领产业突围


2025年3月,生态环境部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征集工作后,包头市生态环境局迅速响应,组建专项工作组,深入对接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系统梳理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路径与发展瓶颈,全程协助企业完成方法学建议的编制与提交。

凭借富集的风光资源、成熟的氢能产业链以及“风光氢储”一体化布局的先发优势,包头为方法学的科学性与实操性提供了有力支撑。经过多轮严格评估,该方法学在项目额外性论证、基准线情景设定等关键环节展现出显著创新性与适用性,最终从全国众多申报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氢能领域首个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的方法学,为我国绿氢碳减排量化评估奠定了基础。


方法学落地赋能 绿氢经济性与减碳价值双提升


该方法学的应用将系统性推动绿氢成本下降与市场竞争力提升。当前,绿氢生产成本高是制约其大规模推广的核心瓶颈。通过明确碳减排量核算标准,方法学将为绿氢项目参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提供通道,直接拓宽企业收益来源。

据预测,到2026年底,包头市绿氢年产能有望突破5万吨,年均减排量约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仅凭碳交易一项,即可为相关企业创造约4800万元增量收益,显著增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经济性。

此外,方法学还将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绿氢制、储、输、用全链条投入,加速绿氢在钢铁冶金、化工合成、交通燃料等领域的规模化替代,为包头建设全国首座全场景绿氢自循环创新之城提供制度保障,也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助力。


夯实产业基础 “包头样板”勾勒氢能新图景


据悉,目前,包头已初步形成“制储输用”协同发展的氢能全产业链格局。华电氢能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示范工程作为自治区首个大规模绿电制氢项目,已率先建成投运;“白云鄂博矿区—包头市区氢气长输管道”获环评批复,奠定氢能远距离规模化输送基础。同时,中博绿能能源岛、金鄂博氟化工掺氢应用、威丰新材料氢能冶金等示范项目正加速推进,推动绿氢在多工业场景中实现深度脱碳。

记者了解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是指导特定领域碳减排项目设计、监测与核算减排量的核心技术标准,被誉为减排项目的“操作手册”。此次推出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方法学,明确规范了以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电解水制氢的碳减排量化方法,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方法学空白,使绿氢的环境效益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为其融入全国碳市场构建关键桥梁。


依托方法学突破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包头正以创新之姿、实干之效,为全国氢能产业低碳转型持续输出“包头方案”,书写资源型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硕;通讯员:刘鸽)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