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总有一些善意的瞬间打动人心,或是一次热心援手,或是一句暖心的话语……这些“凡人微光”,让包头这座城市处处涌动着温暖。

事发公交车救援现场。 (市红十字会提供)
“学习救护知识已经五年了,如今我也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其他人。”10月23日,记者见到66岁的铁广石,他和其他培训老师一起,忙着为近日举行的应急救护培训作准备。
“我的退休生活很繁忙,忙着做义工、忙着参加救护员培训。”铁广石笑着说,在他看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是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今年9月27日,铁广石乘坐76路公交车前往奥体中心。当车辆行驶至包六中站点时,一声沉闷的倒地声打破了车厢内的宁静——一名年轻小伙突然失去意识,重重摔倒在过道里。
“有人晕倒了!”惊呼声中,车厢内的乘客纷纷起身张望。铁广石坐在车厢的后排,听到呼救后立刻起身,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过去。此刻,两名女乘客已下意识地扶住小伙,发现他嘴唇发紫、双目紧闭,任凭怎么呼喊都没有回应。“我一摸他的颈动脉,没搏动了,探鼻息也感觉不到呼吸!”铁广石事后回忆,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立刻救人!”
这位有着10年志愿服务经历的老义工,没有丝毫犹豫。按压、吹气、再按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
车厢内,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接力赛同步展开。“当时车辆还在行驶中,有一位乘客着急地告诉我后面有人晕倒了,我立刻调整车速,将车稳稳停靠在路边。”有着7年驾龄的包头市公交集团公司下属三公司驾驶员甄棋,曾多次处理过类似紧急情况。他一边安抚乘客,一边快步走到车厢中部参与救援。“我觉得大家都挺有爱的,当时大家都在着急地抢救,没有人抱怨。”甄棋说,所有乘客不慌张,积极进行抢救,把该做的事情都要做到位,这种互相配合的精神很让人感动。

铁广石讲述当时救人经过。
此时,车厢里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有乘客掏出手机拨打120;有乘客自发疏散围观人群,为救援腾出足够空间。萍水相逢,无私相助,这一刻,满车厢的陌生人都成了并肩作战的队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铁广石的三组心肺复苏完成。当铁广石再次俯身时,小伙突然咳嗽了一声,呼吸逐渐恢复。“有反应了!有呼吸了!”车厢里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叹,紧绷的空气终于有了松动。铁广石没有停下动作,继续观察小伙的状态,直到120急救车呼啸而至,乘客们合力将小伙抬上担架。“车上很多人给我点赞,表扬我救了一条生命。”铁广石说,从2021年首次接触急救培训,到2024年主动参与复训,他深知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的意义:“这不是简单的技能学习,而是普通人面对生死时的‘底气’。很多人遇到紧急情况想帮忙却不敢、不会,但是我们培训就是把专业知识变成救命常识,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微光成炬,最是温暖人心。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这是最动人的善良。当被问及救援后的感受,铁广石朴实地笑着说:“累但值得,看到孩子醒过来,比啥都开心。”
“今年包头市红十字会创新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应急救护员覆盖百个社区,千名安全生产员,以及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初步建立了5分钟救援圈,红十字工作需要群众的托举,近几年来人们的救护意识越来越强,主动培训的意向也越来越强,全市救护水平也不断提高,救护氛围初步形成。”市红十字会业务科贺晓燕表示,截至目前,市红十字会共培训救护员近1万人。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春燕;图/记者:常静)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