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融深一度|国家级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
来源:包融媒   2025-10-28

0320251028C


从智慧管控到产业数智蝶变

国家级平台赋能制造业转型



“鼠标轻点大屏,青山区2000多家工会企业的缴费明细、人员变动、地理分布一目了然,过去得花两周的统计工作现在几天就能完成。”在内蒙古数构工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构科技”)的演示中心,技术研发支撑中心技术主管王少奇指着青山区工会智慧管控平台的可视化界面,向记者展示数字化带来的效率变革。

这个依托“云上一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智慧项目,不仅是数构科技服务地方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折射出这家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以技术创新为笔,在包头乃至内蒙古的制造业版图上描绘数智升级的新蓝图。


深耕本土 从工会服务到产业赋能的实践跨越


工作现场。


青山区工会智慧管控平台的落地,是数构科技“技术适配场景”理念的缩影。该平台融合echart高德地图接口与BI可视化技术,将企业缴费、人员统计等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工作人员通过界面即可完成20多万条缴费信息的实时维护与查询,大幅缩短了业务处理周期。“我们还开发了可视化低代码平台,通过预置模板,开发人员能快速配置程序、部署上线,真正实现‘让技术服务于人’。”王少奇介绍,这种轻量化、高效率的服务模式,正是数构科技面向不同需求场景的核心能力之一。

作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聚焦工业互联网的科技企业,数构科技自2023年成立以来,始终以“立足包头、服务全区、辐射全国”为定位,在短短两年间已服务企业400余户,构建起与20余家数字化服务商协同的技术生态。

从为装备制造企业打造全流程数字化方案,到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诊断与“轻量化改造包”,这家年轻的科技企业逐步成长为内蒙古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2025年9月,工信部公示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名单,数构科技从全国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内蒙古唯一入选企业,标志着其服务能力获得国家级认可。

“能拿到这个‘国字号’资质,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扶持与企业的扎实积累。”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推动企业申报,市工信局不仅组织多轮研讨分析、协助完善申报方案,还积极协调自治区工信厅争取到2个推荐名额,市政府分管领导更是专程赴工信部汇报争取支持。“从政策对接、资源整合到申报指导,我们全程跟进,就是要为本土企业搭建通往国家级平台的桥梁。”


技术破局 三大核心优势构建数智转型“硬支撑”


一机集团工业互联网数字产业化平台。


走进数构科技的研发中心,“云上一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时数据大屏正跳动着各类生产参数。从机床运行状态到生产线能耗数据,从零部件追溯信息到订单交付进度,130余种工业设备的数据在此实现无缝接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研发+产业适配’的双轮驱动。”数构科技数智产业事业部经理李博宇表示,平台已攻克装备制造行业三大核心痛点,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硬核”支撑。

在设备接入层面,数构科技通过低代码开发技术搭建可视化界面,兼容18类主流控制系统,尤其在重型装备生产数据采集领域适配率达100%,设备接入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60%。“以前企业接入一台新设备,需要专业团队开发数周,现在通过我们的模板配置,几天就能完成。”李博宇说。

数据治理能力则是平台的另一大亮点。平台内置AI算法模型与自定义数据处理流程,企业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数据清洗规则,高效完成生产、能耗、质量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资产,但很多企业面临‘数据孤岛’难题。我们通过数据中台整合分散数据,为企业生产优化提供精准支撑。”李博宇介绍,某装备制造企业借助平台数据治理能力,生产成本降低10%,设备维护成本减少15%。

安全防护体系同样不可或缺。数构科技构建的“端—边—云”三级防护体系通过国家三级等保认证,可快速部署设备操作日志追溯、敏感数据加密传输等功能。“制造业数据涉及商业机密与生产安全,必须筑牢安全防线。”李博宇介绍,平台已为多家企业提供军工级数据安全服务,确保核心生产数据“零泄露”。

与此同时,数构科技还围绕装备制造场景打造七大核心服务模块。通过标识解析为零部件赋“数字身份证”,实现全链条追溯;

依托数字孪生技术1:1还原生产场景,助力工艺优化;开发AI安全算法监测员工操作规范,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这些模块相互协同,形成了覆盖“生产—管理—安全”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生态共建 从“单点服务”到“体系赋能”的升级路径


项目研讨。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长期陪跑、生态协同的系统工程。”李博宇在谈到服务模式时介绍。针对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技术基础薄弱的痛点,数构科技推出“轻量化、低成本”服务包,线上开发免费数字化成熟度测评工具,线下开展“诊断进企业”活动,为包头中小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方案,近两年已帮助企业节省转型成本超500万元。

在产业链协同层面,数构科技联合内蒙古工业大学、一机集团等单位,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一方面,依托一机集团作为装备制造“链主”企业的优势,将军工制造的严苛标准与工艺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数字化方案;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技术培训、供需对接会等活动,每年培养数字化人才超1000人次,推动技术成果向中小微企业渗透。“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好服务,更要搭建平台,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李博宇介绍,2025年公司已开展人才培训500人次,编制2项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未来还将建立3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加速技术转化与人才培养。

这种生态共建模式,正为我市制造业带来显著变化。数据显示,通过数构科技的服务,装备制造企业订单交付周期平均缩短20%,物流企业车辆调度效率提升40%,中小物流企业业务量年均增长25%。“以前我们靠经验管理生产,现在通过平台能实时看到设备状态和订单进度,决策更有底气了。”一家受益企业的负责人感慨。


未来可期 三步走战略打造全国转型“样板间”


工作人员查看平台数据。


入选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后,数构科技制定了清晰的“三步走”发展规划,致力于从“服务提供者”升级为“生态枢纽”。短期(2025-2026年)聚焦“降本增效”,计划为包头及周边盟市200家制造企业提供服务,落地3个标杆项目;中期(至2027年)侧重“标准输出”,形成装备制造供应链细分行业转型指引,培育100名以上工信部认证人才;长期则打造数字化转型生态枢纽,推动区域制造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跨越。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深化行业解决方案、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生态辐射范围。”李博宇介绍,2026年公司计划服务企业超200家,开发装备制造供应链协同系统;2027年实现服务收入1.5亿元,建立覆盖全国军工配套企业的服务网络,推动示范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5%、能耗降低15%。最终达成“三个一”目标,即打造一个适配区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服务样板,建立一个跨行业数据要素流通枢纽,培育一个自我造血的数字化服务生态。

对于包头乃至内蒙古制造业而言,数构科技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一家企业的成长,更代表着区域产业升级的新机遇。“数构科技入选国家级促进中心,将进一步拓宽我市争取国家政策的渠道,调动数字化服务商积极性,为工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提供多方位支撑;我们将继续强化支持指导,推动更多‘小而美’的解决方案落地,助力全市制造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换道超车’。”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从青山区工会的“小场景”,到装备制造的“大产业”;从本土企业的“单点突破”,到国家级平台的“生态共建”,内蒙古数构工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正以技术为犁、以实践为种,在包头乃至内蒙古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土地上耕耘收获。“我们的目标,是让数字化转型真正成为包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数智化带来的红利,为全国装备制造产业链升级提供‘包头方案’。”李博宇说。



锐评

为制造业数智蝶变注入“包头动能”

□苗雨蔚

作为内蒙古唯一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构科技用两年时间,书写了本土企业赋能产业升级的精彩答卷。

它以“技术适配场景”破题,凭低代码开发实现设备接入周期缩短60%,靠“端—边—云”防护筑牢数据安全墙,更懂中小企业痛点,用“轻量化服务包”为企业节省转型成本。这种“接地气”的创新,让装备制造企业订单交付提速20%,物流调度效率跃升40%,将技术红利切实转化为产业实效。

从“单点服务”到“生态共建”,数构科技的“三步走”战略,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蓝图,更是我市制造业换道超车的缩影。以技术为犁、以生态为种,让数智化成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全国装备制造产业链升级贡献鲜活的“包头方案”。




图片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