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挣钱
清晨,九原区哈林格尔镇的菜地里,赵二贵看着水灵的蔬菜,不再像往年一样操心找菜贩子议价格。“我们现在直接和‘两只青蛙’平台对接,没有中间商掐价,咱只操心把地种好就行!”从前一斤3毛钱还愁销路的菜,如今稳稳地卖上了5毛钱。他的腰包,和地里的菜一样,越来越“鼓胀”。
新鲜、便宜
傍晚,家住昆区的陈琳下班回家,顺路在小区门口的“两只青蛙”门店取走了头天在群里“接龙”下单的蔬菜。“你看这叶子,还带着水汽呢!”她拎起一把小油菜,“这新鲜劲儿,从地头到门口就几小时,关键便宜还方便。”
从田间的如释重负,到餐桌的惊喜感叹,连接这两端的,是一位叫冯润平的新农人,和他那支名为“两只青蛙”的大家族。
冯润平,一位地地道道的“80后”菜农,曾经的梦想很简单:把地里的菜卖出去,卖个好价钱。但传统的流通环节像一道道关隘,农户利润低薄,市民餐桌上的菜品新鲜度还大打折扣。“好东西耽误在路上了。”这是冯润平最深的感触。
我们最初的目的
就是把上游生产和下游消费
无缝对接
打掉中间环节
减少溢价
让源头和终端直接见面
2015年,冯润平创办
“老菜农”蔬菜连锁店
尝试短链直销
完成了一次小规模
销售链条的打造
运营过程中,一些流通环节还是无法避免,于是在2018年,冯润平积极拥抱数字化,在原有基础上创立了“两只青蛙”平台。这一次,他的目标更加清晰:借助线下共享云仓、销售门店和线上数字化推广、直播带货,搭建一条从田间到社区的“高速公路”,核心指标就一个——6小时及时鲜。

“6小时及时鲜”
不只是一句口号
冯润平在包头
建起3000多平米的
共享云仓
这里不仅是分拣中心
更是一个开放平台
周边企业、农户的
农产品清晨送来
下午就能统一分装
像城市的“农货心脏”一样
将新鲜血液泵送至
全市70多家
“两只青蛙”门店
这套模式妙在何处?对于农户来说,像赵二贵一样,告别了被动的等待,直接对接平台,销路稳定,价格更优。对于市民来说,像陈琳一样,动动手指即可取菜,新鲜便宜。对于创业者,平台甚至提供了“共享直播基地”,年轻人、宝妈们带着手机就能“零成本”开店,激活私域流量。
“我们现阶段光生鲜板块,年销售额在3300万元左右,日配送量在40吨到55吨之间。线上平台在售的村货近300个品种,私域客户近12万人。”冯润平笑着说。此外他们还开始用大数据“以销定产”。比如鲜肉类,消费者先下预订单,平台再向农户反向采购,最大化减少损耗和库存压力。

如今,“两只青蛙”
已不再满足于
只做包头的“快车手”
冯润平还有更大的想法
联合内蒙古各地的
优秀合作社、农企
将这套同城数字化
销售模式复制到更多盟市
让乡村振兴的路
可以用数字铺就
更短、更快、更高效
新农人自述
我就是从田埂上走出来的,知道这中间的路一长,好东西就耽误了,咱们农户就挣得少。之前我是菜农,现在我还是,但时代给了我们好机会,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为我们搭起一条快车道。希望我能当好这个“连接者”,让地里的新鲜劲儿,一点不减地送到您家餐桌,也让乡亲们的汗珠子,能变成实打实的金豆子。
——冯润平
(来源:包头号)
(见习编辑:曹靖宇;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