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元钱能做些什么?能乘坐一次公交,能买一个馒头,还能……
在包头,一元钱有着超出本身价值的巨大能量。用爱裹挟起来的一元钱,从这双手到那双手的传递中,不断裂变,让温暖直抵心灵深处,构建起鹿城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
“咱们还能走动,理发就不要麻烦娃娃们上门来了。再说,人家就收咱们一元钱,剪多少头发才能买个电推子呀!”在青山区先锋路街道青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外,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边儿说着,一边儿向里走。
当天是10月11日,是社区“为老年人一元钱理发”志愿服务日。上午10时,七八位老人已经理完发,还有七八位老人一边儿唠嗑一边儿等待,理发师笑着和大爷大娘们说:“等待的时候,你们赶紧商量商量,看看想要个啥样的发型,新潮也没问题。”“哈哈哈……”几句话,让现场氛围更加热闹起来。
青园社区负责人孙越说:“针对辖区老年人‘理发难、出门难’问题,青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每月1日、11日设为固定服务日,常态化开展‘为老年人一元钱理发’志愿服务。我们的志愿服务采用‘固定设点+上门服务’双模式,在社区活动室设立服务点,方便老人就近参与。同时,我们安排志愿者上门为高龄、失能老人服务,将关怀送上门,让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服务日当天,志愿者就早早到场,将社区活动室布置为临时“理发工作室”,理发工具、消毒用品一应俱全。现场还有专人引导老人签到、就座,全程提供贴心陪伴。同时,志愿者按照“上门服务清单”,为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将便民服务直接送到老人家中。
志愿者杨宁说:“一元钱其实就是象征性收费,我们上门服务也不加价,这种模式就是为了倡导志愿服务理念,让公益服务更具可持续性。”
孙越表示:“‘为老年人一元钱理发’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解决了辖区老年人的实际问题,更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我们将继续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定点+上门’双服务模式,策划更多形式多样、内容实用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为构建和谐温暖的社区氛围注入更多力量。”
去一次健身房花费几十元很平常,但是花一元钱就可以享受专业老师指导和健身器材,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乌素图街道育新社区百姓健身房里。辖区居民每天只需一元钱,便可在家门口享受十余种专业健身器械的使用权,在体验健身乐趣的同时,感受社区带给每个人的超值服务。
“自从有了健身房,我和邻居就爱上了力量训练,不仅精神饱满,身体的线条也美了。”刚刚做了一组上肢力量训练的刘宏毅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和同来的邻居一起决定再做一组有氧划船机训练。
晚间是育新社区百姓健身人最多的时候,为了了解居民们的需求,乌素图街道育新社区管理服务站站长崔晨会专门前来和居民聊天。他告诉记者,这个健身房是由包头市体育局、乌素图街道共同打造,第三方服务机构运营维护。健身房共计200多平方米,跑步机、动感单车、力量训练器材等设备十分齐全,能够满足附近居民的健身需求。此外,健身房每天都有专业的教练指导,从上午9时到晚上9时,教练会根据每位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专业的健身建议和饮食指导,确保大家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锻炼。
“一元钱健身说起来都觉得不真实,但是就发生在我们小区。下楼就能健身,健身‘搭子’都是邻居,大家互相邀约,锻炼的劲头可足了。”家住金地风华九里的张女士说。
“目前,育新社区百姓健身房已覆盖小区6个、企事业单位3家,辖区内年轻人较多,用亲民价格打造‘家门口’的体育生态圈是群众的迫切需求,更是社区服务多元化的表现之一。未来,我们将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崔晨说。
(策划:张群群、张建芳、周旭;文/记者:赵永峰)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