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评|“草原钢城”破浪“数字丝路”
来源:包融媒   2025-11-24

640


□柳文杰


曾经想要把“包头制造”送向世界,往往需要“借船出海”,在国际物流链条中艰难跋涉,面临通关、物流、结汇等“多头跑”的烦恼。而如今,包头正在用自己的双手“造船远航”,打造出一条连接全球的“数字丝路”。

这艘“数字丝路”的核心引擎便是包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在这里,“一键链全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通过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全球跨境电商数据中心、跨境产教融合示范中心协同联动,园区实现了从“单一服务”到“全链条保障”、从“分散运营”到“集群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填补了我市跨境数字经济集中承载的空白,为本土外贸企业搭建起一条连接全球市场的“快车道”。


产业园的成功运营,是包头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一个缩影。这条“数字丝路”的建成,标志着包头从过去被动“借船”,转向今天主动“造船”。这背后,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深刻改变:从依赖外部资源,到构建自主可控的内生能力。它意味着,这座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中正致力于掌握从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价值链。这不仅是对传统外贸模式的颠覆,更是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塑。

包头的开放新航迹,并非孤帆远航,它与一系列立体化的开放举措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迈进的清晰轨迹。投资近12亿元推进满都拉口岸建设,使其年周转能力从500万吨提升至2000万吨,“五进五出”查验通道的建成,为货物的高效通关提供了坚实硬件保障。国际航线的复航,特别是包头—乌兰巴托航线重启,直接打通了空中走廊,极大缩短了物流时间。B保监管货值的持续增加,中欧班列的恢复开行,以及对外贸易的保稳提质,都为“包头号”巨轮的远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截至目前,包头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已与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贸易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煤炭、矿产品,而是向稀土及其制品、“新三样”等高新技术产品延伸。尤为亮眼的是,2024年,仅跨境电商贸易额就实现了678%的增长。这组数据背后,是新动能的蓬勃兴起,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初步显现。同时,外资招引量质齐升,全市存量境外投资企业的协议投资额达到2.16亿美元,这表明包头不仅能“走出去”,也能吸引全球资源“走进来”,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为何开放?答案是清晰而肯定的。为了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这一字之差,折射出的是包头城市发展理念的巨大跨越。它代表着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从依赖外部到自主创新。这不仅是包头的战略抉择,更是其在新发展格局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