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仓根基
来源:包融媒   2025-11-24

wechat_2025-10-12_093504_639



“明年这片地,一家人出一个劳动力就够,产量反而能往上蹿!”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镇长郭晓东指着眼前的施工景象信心满满地说。他口中“减少劳动力还增产”的底气,正来源于眼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话音所及,是旷野中一派繁忙的施工图景。数台挖掘机挥舞着巨臂,在田地上勾勒着笔直的沟渠;工人们身着工装,在已开挖成型的管沟中弯腰作业,仔细铺设着地下“经脉”。这片土地,正在机械与人工的协同劳作下褪去旧貌,重塑筋骨。


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小召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

据悉,稀土高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覆盖万水泉镇小召湾村、黄草洼村、交界营子村及农垦集团第八分公司,总施工面积7760亩,截至目前,工程总体进度已达40%。“项目主要包括田块整治、机电井更新、管道安装等,每个村的进度各不相同。我们力争在今年12月25日左右完成总工程量的80%。”项目现场负责人马斌说。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万水泉镇政府构建起全方位的工程保障体系。在招投标阶段就将“以工代赈”作为前置条件,让农民在建设中直接受益。针对明年春播的紧迫时间,将工程划分为四个项目区同步推进,每个项目区均配备施工员、监理员、镇管理人员和村级协调员,建立高效协调机制,坚持每周召开项目调度会,及时打通施工“堵点”,项目自开工以来未发生一起阻工或纠纷,实现工程和谐高效推进。同时,严把工程质量关,引入监理、设计、审价三方单位,对进场材料实行前置联合检验,从源头杜绝质量隐患。

项目完工后,这片土地将迎来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全镇耕地一共8860亩,这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涉及7760亩,意味着绝大多数耕地都将旧貌换新颜。”郭晓东介绍,改造建设后除了增产,更大的变化在于生产方式的解放。“小田并大田”后,大型收割机、点播机得以畅通无阻,玉米密植等新的种植技术也可以实施。同时通过引入手机APP控制、墒情监测等智能系统,农民今后无需深夜下地,在手机上就能完成精准灌溉与水肥管理。“过去一家人围着几块小田转,现在一个劳动力就能管过来。解放出的劳动力可以发展多种经营,最终促成总体收入的提高。”郭晓东说。

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的实践是全市蓝图的一部分。据市农牧局农田建设管理科副科长郝思宇介绍,今年我市争取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5.10万亩,争取资金8.96亿元,共涉及8个旗县区,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所有项目计划于2026年底全部完工,届时,城区耕地面积较少的5个旗县区将率先实现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260万亩,切实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民增收。

放眼全市,“十四五”期间,我市共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4.56万亩,争取资金16.36亿元。截至2024年底,我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37.97万亩。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有效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质量,粮食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亩均节水15%-30%,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方向转变,总结出了引黄滴灌、蓄水补灌等典型模式和“投融建管运”一体化建设模式。

眼前的加紧施工,连着明年的丰收,更推动着未来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谋划‘十五五’期间建设任务,有计划、分区域、分年度,提前开展项目储备,以‘新建和改造提升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在土右旗、九原区等具备稳定水源保障、耕地集中连片的地块实施项目。争取到2027年将全市所有具备水资源条件的地块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郝思宇说。

当明年春回大地,这片经过重塑的土地,必将以更加丰硕的果实,回报这片土地上辛勤的人们。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雅鑫)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