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翼侠 | 曾经绕着走的“包袱”被这座城市变成自带流量的“财富”
来源:包融媒   2025-05-07


小家大家一个道理


中国有句老话: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对于个人、家庭而言,用好手中的牌,不盲目铺摊子,踏踏实实做好计划,才是规避风险、创造财富的根本。

这道理对城市同样适用。相比前者,后者必须拿出指数级的勇气、智慧,去处理纷繁复杂的矛盾。一旦把这件难而正确的事情做好,城市也会在自我进化中,实现破茧成蝶的蜕变。

如今的包头,就走在这样一条路上。近日,包头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报道《时代之问的包头答卷 深度盘活“沉睡资源” 向城市内涵式发展破题》。这一问一答里,包头正以事不避难的担当、万事有解的思维,蹚出一条对历史负责到底,从现在开始改变,让未来受益无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里要是好好闹闹……”


说到这条路的起点,先把时间拨到2022年。

这一年,自治区宣布对全区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开发区建设五个方面进行大起底,着力解决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低质低效、闲置浪费问题,一场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大行动全面开启。

当年9月23日,包头市委主要领导深入相关旗县区调研“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情况。在听取九原工业园区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介绍时,初次提出“树牢节约集约意识”“强化精准意识”,以“盘活存量”求“发展增量”。 

不久后,《内蒙古日报》刊发了一篇《九原工业园区1412亩闲置土地获得“新生”》的新闻。由此,包头围绕盘活处置工业闲置用地,全面梳理摸清底数,创新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供地方式,开启了一条“盘活”之路。

在这场探索中,青山区力德汽车城大片土地“活了”,晶牛浮法、晶牛微晶项目“活了”,昆都仑经济技术开发区闲置厂房也“活了”……数据显示,到2024年第三季度,包头在五个大起底中处置的闲置土地就有1.19万亩。

这场源于工业领域的实践,在打开产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更多领域破局拓展了路径。

多少年来,黄河边的空心村、北梁无人问津的城楼、棉纺厂和一宫边的废弃建筑……这一处处闲置资产像伤疤一样分布在城市中,让每个关心包头的人都情不自禁叹息:“哎,这里要是好好闹闹……”

幸运的是,这座城市的决策者不仅看到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包袱,更听到了百姓发自肺腑的声音。于是,包头把盘活闲置资源资产作为统筹发展和民生的切入点,在“盘活”的路子上步子越迈越大。

一子落,满盘活。投入工业闲置用地这个局部水域的石子,最终在文旅、社会等诸多领域激起全面回响。


把淤泥变成沃土、道路


但好好闹闹,哪有说得那么容易!试想,如果这些事儿好办,早就办了,为什么拖到现在?一个字——难!

用《包头日报》报道里的话:闲置资产资源成因复杂,盘活工作牵涉千头万绪,体制机制、资金利用、开发成本、审批流程等方方面面的僵局需要打开、束缚亟待打破,非强大的政治担当、政治勇气、政治智慧难以破局。

站在布满荆棘的泥潭前,包头有这样务实、为民、担当的决策者和一批实干进取的干部,他们没想着绕道、没指望等靠,而是勇敢跳进去、披荆斩棘,把难缠的淤泥变成沃土、变成道路,变成后来者的基石、财富。

青山区的力德汽车城,占地几千亩,因为权属复杂、诉讼案件众多、债权混乱,一直闲置了很多年。

2023年,包头市委、市政府决心向这块“硬骨头”发起攻坚,组织了工作专班,主动跳进矛盾漩涡,从源头上一项一项梳理,彻底厘清各个问题之间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攻坚。经过一年的努力,这片土地的命运迎来转折,国轩电池、纬景电站等4个工业项目迎风而起,为包头建设“中国储能之都”增添了发展动力。

9年前,随着新规划的实施,位于包头黄河边上的画匠营子村250多户村民整体搬迁,让这个古老村落日益凋敝。依傍“黄河旅游”的自然优势,承载着包头民间艺术历史底蕴,怎能任凭岁月掩埋了它的独特魅力?

4次设计方案汇报会,10次实地调研,多次拜访会见国内知名文旅产业“操盘手”,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在包头的努力下,昔日落寞破败的河畔村落终于蝶变为人潮熙攘的“天下黄河第一村”。

在接续努力中,一个个“包袱”变成了财富,一处处城市疤痕变成了颜值亮点。


花小钱,办大事儿!


但在这转变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钱。

从“天下黄河第一村”、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到包棉1958、“春风十里”主题街区等项目,每一个都绕不开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怎么花钱?如何盈利?

从规划设计到基础建设,包头把精打细算贯穿到每个环节,千方百计借助市场力量,坚持运营前置,努力用最小投入撬动最大收益。

在极致“性价比”的约束下,包头邀请袁家村文旅集团这个企业“合伙人”作为运营主体,政府只在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做了少量的投资建设。

从一座难求的北梁爆肚到黄河九省小院的特色小吃,从年轻人热衷的手磨咖啡到可以体验的坦克模拟驾驶,为每个项目布局了消费业态作为运营支撑。

引入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书画协会写生创作基地、中华文物交流协会文博书画院写生创作基地、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青年艺术家包头驻留项目等文化资源,嵌入说不完的西口往事、纺织女工的爱情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感人细节等文化因素,塑造了项目运营的核心吸引力。

此外,还有终年不断的音乐会、脱口秀、灯光秀,成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运营引流。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73.94万人次,预计实现国内游客花费12.49亿元。据央视报道,包头成为河北、江苏、重庆、山西、北京等区外游客来内蒙古的首选之一。其中,“天下黄河第一村”、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包棉1958等热门打卡景区成为重要贡献点,见证了闲置资源转化为新兴增量的巨大潜力。

去年年底,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城市运营指数报告(2024)》。这个报告已成为动态评估各地政府推动城市运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在“盘活资产”这项指标体系下,包头作为Ⅲ级城市榜上有名。


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更为宝贵的是,这一件件事儿积累下的经验正在变成机制,而城市发展的确定性,也在转化中进一步增加。

据报道,包头已经重新组建了财政局全资国有企业正信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了包头市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公物仓、包头市资产交易平台、应收账款凭证流转平台,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科学调配、市场化运营,盘活工作更加高效顺畅。

而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的盘活目标与“跟进建立减存遏增机制”同样瞩目。

当经验上升为机制,这意味着包头已经将一种为民务实的施政理念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通过系统性、稳定性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盘活存量的突出问题。

可以预见,未来的包头将有更多闲置低效资产资源被唤醒、激活,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增量、新亮点、新动能。



(来源:双翼侠)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图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