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开成致富花
沿包白公路一路向北,行至石拐段一处,道路东侧蓦然展开一片金黄——连绵的向日葵花田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饱满的葵盘压弯枝头,微风拂过,掀起层层金浪。不少游客穿行花间,拍照留念,这片土地仿佛被打翻的调色盘,点缀了喜桂图的秋天。
大片向日葵田成为秋日里一幅斑斓的“油彩画”。
在村党支部的全力推动与保障下,今年四月,经过多轮实地调研和反复论证,石拐区后营子新村的向日葵种植项目落地。间苗、除草、精细管护……随着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村里土地闲置、利用率低的难题也迎刃而解。这条特色种植的转型之路唤醒了沉睡的荒坡,也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向日葵耐旱好活、管理方便,葵花籽既能榨油也可当零食,开花期还能吸引游客打卡。咱们村坡地多,正适合发展这样的特色种植。”站在田埂上,后营子新村党员康志国一边打理着沉甸甸的葵盘,一边信心满满地说,“有了自己的产业,村子发展就有了根,村民致富也有了路。”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产业振兴、盘活闲置资源,是这片“金色海洋”从构想走向现实的关键。项目初期缺技术,就请来农业专家全程指导;担心销路,便提前对接电商平台、拓展流通渠道。昔日荒坡重现生机,“党建链”精准赋能“产业链”,561亩向日葵真正开成了“致富花”。后营子新村凭借特色种植激活土地资源的实践,正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石拐经验”。
如今,这片葵花田不仅实现相较于传统玉米每亩近千元的增收,还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立足葵田资源,我们正计划推出‘向日葵研学课堂’、打造‘葵花迷宫’、设置‘花海打卡点’等特色项目,增强互动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后营子新村党支部书记石永强表示,该项目延伸了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更在土地流转、种植、加工和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带动村民增收。下一步,后营子新村将继续深化“党建+土地流转+特色种植”模式,对葵花种植实施全程跟踪与精准服务,持续激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富民路径、美化乡村风貌,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力量。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图/通讯员:韩雅雯)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