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住宅楼群。
当“住有所居、居有所优”的心愿在心底扎根,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答案就藏在每一份对家的期盼。
9月25日,记者走进林南平房区改造项目现场,这幅答卷的生动图景正清晰铺展——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群落早已退场,9栋现代风格的安置楼巍然矗立,浅色调的建筑外立面与通透的落地窗相映。历时一年多时间,这个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片区,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眼前,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宜居梦想照进现实。
民之所呼,即政之所应。林南平房区的改造,从来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对群众“急难愁盼”的精准回应。这片位于包头火车站西侧(昆区沼潭街道林南社区)的土地,占地约226亩,不仅承载着658户居民的日常,还涉及呼铁局等8家企事业单位。经年累月,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多了墙体斑驳、楼板渗水的无奈,以及供电排水设施老化、寒冬无集中供暖、雨天积水难行的焦虑。
匠心筑家,方能不负期待。作为2024年市委、市政府列入民生实事清单的重点工程,2024年3月15日,拆迁工作拉开帷幕,仅28天便完成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签订,用“加速度”消解了居民的等待;4月15日,安置房建设正式开工。62.8亩土地上,9栋安置楼、商业配套与公共服务用房次第生长,12.25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里,不仅规划了658户回迁房源,还预留311套对外销售住房与248个可售车位,兼顾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今年6月,所有安置楼实现主体封顶,标志着“新家”的框架已然成型。如今,社区活动中心、社区食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与户外活动广场也在紧锣密鼓收尾,未来投用后,将彻底补齐片区生活服务短板,实现从“有居”到“优居”的品质跃升。
城市更新,是颜值与内涵的双重焕新。林南片区的蝶变,不仅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更让城市的功能与形象实现了质的提升。新建住宅与包头火车站的建筑风格一脉相承,搭配“推窗见绿”的社区绿地,勾勒出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让城市门户更具辨识度;民族西路南延工程打通了南北交通脉络,火车站西侧智慧停车场缓解了“停车难”的焦虑,4.3米高的景富桥洞让应急车辆畅行无阻,建安大街西延与雨水管网治理则为生活筑牢了“安全屏障”;项目还预留47亩铁路规划用地,同步推进铁路行包房、配电所建设与工务工区改造,为包银高铁开通奠定基础。每一处细节,都在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初心不改,方能行稳致远。林南平房区改造项目负责人边磊表示,将继续以匠心打磨每一处细节,把项目打造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民生工程、优质工程,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
(记者:李春燕、武桐;编辑:霍晓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