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
11月7日
我市以座谈会和文艺表演的形式
庆祝属于新闻人的节日
7日上午,市委宣传部举办第26个中国记者节新闻工作者代表座谈会。座谈会以“勇担文化新使命 当好宣传主力军”为主题,通报了第33届内蒙古新闻奖我市的获奖情况,并对获奖作品予以奖励,通报表扬了近年表现突出的新闻工作者。会上,五位来自新闻工作一线的代表先后作了交流发言,分享采访故事背后的细节,讲述新闻人的成长心声,探讨媒体融合的创新实践。

当天下午
“热爱・深融・奔赴 —— 致敬记录时代的‘追光者’”包头市融媒体中心庆祝第26个中国记者节活动
精彩上演







歌曲《我的名字》拉开了活动的帷幕。随后,民族舞串烧《一心同舞》惊艳亮相,舞者们以舒展昂扬的舞姿、整齐划一的动作,生动展现了融媒人凝心聚力、并肩奋进的精神风貌。短剧《在场,致记者的一封信》极具感染力,带领观众走进新闻一线的风雨兼程……活动在一首合唱《如梦所期》中落下帷幕,温情的歌曲唱出媒体人共同的经历、未改的初心,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
活动中,还对包头市融媒体中心
优秀新闻工作者、先进工作者
在职资深新闻工作者、荣退职工
优秀通讯员、优秀通联单位、优秀合作单位等
颁发了荣誉证书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薄苏洋荣获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坚守新闻理想,锤炼“四力”,用更扎实的采访、更深刻的思考、更鲜活的表达,讲好包头故事,传递时代强音。
“这份荣誉是动力更是责任。”同获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朱爽榕表示,将继续保持初心,讲好包头故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达茂旗融媒体中心记者沈玥荣获优秀通讯员,她与记者分享了获奖感受:“非常荣幸能在记者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获得这份荣誉,今后,我会继续保持这份热爱与执着,不断学习提升,用更鲜活的笔触、更生动的视角,讲好达茂故事,传播达茂声音。”
近年来,包头市融媒体中心采写制作的新闻作品斩获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及行业重要奖项。其中,参与创作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大型融媒体报道《人民路上为人民》荣获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创作的《回家是最好的年味》斩获香港第八届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此外,还有13件作品获2024年内蒙古新闻奖,7件作品获2024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奖,包融媒工作室矩阵荣获2025年全国地市融媒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单位案例。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崔妍,胡雪,娜默热;摄影:李强,吴杰)
(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