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寒意渐浓,土右旗禧年农场的院子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近日,伴随着大铁锅里升腾的阵阵香气与人们的欢声笑语,禧年农场冬季美食节正式拉开序幕。地道农家风味与浓浓的乡土情怀交织,开幕当日便吸引了约2000人次前来体验,600余人共同品味这场“舌尖盛宴”。

农产品销售区人头攒动。
上午十点,农场的农产品销售区已是人头攒动。手工制作的豆腐、开花馒头、农家花卷、地道粉条、现宰猪肉等摊位前,围满了精心挑选的消费者。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购买,手中拎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去年就来过一次,这里的农副产品特别好,所以今年我们又组团来了。”市民程雯说,她这次购买了不少猪肉和手工面点,“在这里买东西放心。”
美食节的重头戏,无疑是场地旁那几口冒着热气的大铁锅。厨师王师傅忙碌着,用大铁勺不停地翻动着锅里的菜肴。“今天咱们准备了4大锅猪肉烩菜,还有炖羊肉、炖笨鸡,食材都是咱们当地自养的猪、羊、鸡,保证原汁原味,口感非常好。”王师傅介绍道。
中午时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杀猪菜,就着酥脆的炸糕,谈论着家常。吃饭间隙,市民张云新和伙伴们还自发准备了合唱等节目。“我们经常光顾禧年农场位于东河区的体验店,这次可以说是来土右的农场‘溯源’啦。”张云新说,“这边的农副产品绿色健康,来这里既能饱口福,也能感受久违的乡村生活,非常惬意。”

现杀猪肉热销。
据禧年农场总经理刘舂玲介绍,前往农场的消费者主要来自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其中很多是在东河区的体验店积累下的忠实顾客。大家到农场来,一方面是品尝地道的杀猪菜,另一方面也能对农场有个更深的认识,对其售卖的农副产品的出处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建立双方的信任。“举办美食节的初衷,就是搭建一个城乡互动的平台,让周边乡村的优质农副产品有更好的销路。”刘舂玲说。据悉,本届美食节将持续一个多月,相较于往年,今年还新增了拍照打卡点、极具当地特色的文艺表演等环节。开幕当日成效显著,餐饮收入与农产品销售额双双突破3万元。
禧年农场冬季美食节的火爆,是包头市以农事节庆活动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包头市紧扣时令节气与全市主导产业,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农民丰收节、樱桃采摘节、冬季美食节、“吃瓜大会”等一系列农事节庆活动,让传统时令节气通过“吃”的体验变得可感可触。
“实践证明,办好农事节庆活动对提升乡村文化产业活力、促进农畜产品消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包头市农牧局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赵娜表示,一方面,活动有效提升了本土特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相关的产品不仅名气渐长,销售渠道也持续拓展,品牌溢价效应逐步凸显,打通了地方特色农畜产品的产销链条;另一方面,农事节庆活动为农耕文化与民俗的传承搭建了重要平台,一碗杀猪菜背后承载的农耕文化内涵与浓浓乡愁,通过活动得以传递。此外,节庆活动还吸引了大量市区居民走进乡村,成为他们亲近自然、感受农业魅力的有效渠道。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雅鑫)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