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新声
来源:包融媒   2025-10-17

漫步在东河区回民街道三官庙社区的古巷,青砖灰瓦间,民族团结主题的灯杆装饰随风轻摆,“红石榴”座椅上各族居民促膝交谈。这条承载着三百余年走西口记忆的历史街区,如今正以创新的方式,唤醒共同历史记忆,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成为内蒙古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3

移步易景重塑空间

走西口是一部民族迁徙、交融的壮丽史诗。从明代中期至民国初年,数以千万计的山西、陕西、河北等地人民北上内蒙古,与当地蒙古族等各民族共同开发了这片广袤土地。这段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

“项目启动前,我们深入挖掘走西口历史中的民族团结故事,梳理出各民族在北梁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60余件。”三官庙社区党委书记杜彬介绍,这些真实的历史故事成为项目内容的核心支撑。

在保留历史街区风貌的基础上,项目巧妙植入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团结元素,实现一步一景一主题的沉浸式体验。走在街区,融合民族团结元素的灯杆装饰、堵头装饰、灯笼窗花等景观设施点缀其间;红石榴主题休闲座椅不仅提供休憩功能,更成为象征各民族紧密团结的实体符号;特色路面铺装及文化牌匾,将共同体理念融入街角巷尾。

“我们不是简单做景观提升,而是通过空间重构,让历史文化与当代价值相融合。”项目设计团队介绍,硬件改造充分兼顾文化表达与实用功能,如民族团结座椅既美观又实用,成为居民日常交流的“打卡点”。

规划中的民族团结主题展陈区,将通过图文、实物展示走西口历史中的民族交融篇章,使街区从单一历史空间升级为“可感可触”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预计改造完成后,街区年接待游客将突破50万人次,成为展示北疆民族交融成果的重要窗口。

2

老时光”碰撞新业态

项目以“文艺+服务”双轮驱动,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籽籽同心感党恩,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文艺汇演,通过民歌、舞蹈、情景剧等形式展现民族团结生动实践;创新推出的“好‘市’发生在回办,志愿集市暖万家”活动,整合政策宣传、健康义诊、民俗体验等志愿服务,吸引各族群众参与。

项目实施以来,开展的文艺汇演与志愿集市累计吸引参与群众1.2万人次,社区各民族居民互动频率提升40%,商户主动参与街区建设意愿显著增强。通过共演节目、共办集市、共庆节日,各族群众在协作中增进理解,初步形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生态。

此外,项目还探索文化+旅游+商业模式,通过老时光新业态碰撞,开发走西口文化体验之旅,引入中医养生、传统茶馆、汉服旅拍等业态,促进民族交融与经济共赢。

1

鲜活的北疆样本

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以本土资源为载体、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软硬结合为路径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范式我们通过根植本土,实现历史与现实互映;通过创新载体,实现软渗透替代硬灌输;通过软硬结合,实现短期活动与长效浸润并重。东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永威表示下一步,项目将加快硬件落地,打造标杆空间;深化宣讲品牌,拓展覆盖场景;健全长效机制,放大示范效应。预计202511月底前完成全部硬件改造,年底前将以新面貌亮相。

三官庙社区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以历史文脉为基、以群众参与为本、以多元融合为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宣传引导到情感认同的升华,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着鲜活的“北疆样本”。


(通讯员:马磊;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