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守护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近日,昆区司法局“徐娜说法”团队走进昆区五中,以“守护校园‘无欺’时光法治护航青春成长”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兼具实用性与警示性的开学法治安全第一课,让法治意识在青春校园落地生根。

课堂上,徐娜以“多面怪兽”为喻,将校园欺凌的四种形态娓娓道来:身体欺凌的拳脚伤痛、语言欺凌的尖刻伤害、社交欺凌的孤立寒意、网络欺凌的无形纠缠,一个个贴近校园的真实案例,让“小打小闹”与“欺凌行为”的界限清晰浮现,也让学生读懂欺凌对成长的长远隐忧。

从家庭环境的底色影响,到学校教育的细微疏漏,再到不良社会风气的潜在渗透与个人心性的选择偏差,“徐娜说法”团队从四维拆解欺凌成因,引导学生既学会规避风险,也主动摒弃不良倾向。更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纲,借“施暴担刑责”“抢物涉抢劫”等案例敲响警钟,让“未成年不代表无责”的认知深植心中。

最后,徐娜送上“三防”指南:不做受害者,牢记结伴而行、及时求助;不做欺凌者,坚守尊重底线、敬畏法律;不做旁观者,主动发声制止、传递温暖。
这堂宣讲以案例为笔、以法治为墨,在轻松氛围中为学生种下安全与正义的种子,既为昆区五中绘就和谐法治校园新图景,更为学生青春装上了一把坚实的“法治保护伞”。


新学期开学伊始,为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浓厚校园法治氛围,和平路司法所主动下沉服务,走进辖区中小学,集中开展“法律进校园”主题普法宣传活动,为新学期校园安全筑牢法治防线。
活动中,司法所工作人员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校园生活实际,摒弃“单向灌输”模式,采用“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的沉浸式普法形式,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大核心法律进行宣讲。工作人员聚焦校园欺凌应对、网络安全防护、合法权益维护等学生关切的重点领域,结合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案例,生动剖析违法犯罪行为的成因、危害及法律后果——从校园小冲突演变为欺凌事件的警示案例,到“未成年人网络交友受骗”的防范要点,通过具象化讲解让学生直观理解法律边界,深刻认识“学法懂法是前提、知法守法是底线”。
互动环节中,工作人员针对“遇到欺凌该如何求助”“网络信息能否随意转发”“自身权益受损该找哪些部门”等问题,与学生现场问答、释疑解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法律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掌握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方法。此外,活动现场还向学生发放普法宣传手册,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巩固记忆,推动普法效果从“活动现场”延伸至“日常校园”。

此次“法律进校园”活动,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贴近校园场景的实用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法治知识储备,更助力辖区中小学构建起“法治护校、安全伴成长”的校园环境。今后,和平路司法所将持续深化校园普法工作,通过常态化开展普法活动,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