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科技创新领域的英才少年,都师从同一位老师——王斌。二十六年来,这位始终致力于点亮学生科技创新之路的小学辅导教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己首先要成为一名创造者。王斌正是这样一位不仅能在画纸上绘出美丽画卷,更能在生活与工作中绘就精彩色彩的老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他秉持独特的绘画教育理念。首次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科学幻想画比赛时,面对学生天马行空的初稿,他摒弃“标准化”指导方式,采用“取材生活-资源赋能-场景浸润”三步法,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带领他们实地研学。围绕“未来城市”等主题,他搜集整理了200余份国内外优秀科幻画资料建立素材库,引导学生在修改中不断创新,让创作扎根现实。
比赛初战告捷后,王斌进一步拓展科创教育。他捕捉到学生“让绘画作品动起来”的创意,开发出“科学幻想画+编程”融合课程,实现了科创教育从静态展示到交互体验的升级。学校随之成立了21个科技社团,吸引超过300名学生参与,并带动更多学科教师加入辅导队伍。三年来,学生累计完成1000余件科创作品,其中87项荣获国家级奖项。王斌还联合家长和专家成功申请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个项目获奖并被媒体报道,参与学生连续五年包揽包头市“科创美德少年”称号。

2020年疫情期间,王斌以画聚力,在线辅导学生绘制抗疫宣传画,并开展科学小实验与编程课程,相关作品在多平台转载,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邀请王斌为全国青少年在线主讲《科幻开发课程之科幻画》《言传身教乐享科学》课程。此外,他在东河教育、包头科技馆、包头科协等微信公众号开设“王斌老师话科普”亮点栏目,推出“爱迪生实验室”科学小实验20期、“共战疫情我有招”人工智能编程课程15期,并通过微信视频号推送240期展播内容,点击量超1000万,积极推动包头地区科普工作的均衡发展。
王斌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跨界融合激发兴趣;以生态为支撑,通过平台共建凝聚合力;以使命为驱动,通过终身学习应对变革。“包头市十佳科普大使”“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普志愿者”“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都是他辛勤付出的见证。如今,王斌依然奔波在科普宣讲与教学一线。正如他常说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把火,正以燎原之势,照亮更多孩子的科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