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包头新闻网首页 » 花雨

一部包钢精神传

一部包钢精神传

——评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

背景

在评价这个作品之前,先了解铁和钢对人类的重要性。在冶铁技术没有被发明之前,人类过了二百多万年的石器时代,这个时候人类的能力很弱,难以满足生存所需,社会发展极其缓慢。然而,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时候,地中海东岸小亚细亚赫梯国发现了冶铁的技术。对在土地上进行播种的人类来说,铁就是他放大自身力气的利器。有了它,人类劳动的成果会大大增加,社会发展就加快脚步。因为这样,埃及法老很想要到一些铁,赫梯国王要求他用同等重量的黄金来交换。后来,这个技术约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时候传到中国,使农耕的中国很快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而钢呢,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在铁的成分之上又加了碳和磷等,使它有了韧性和机械强度。因为这样,钢这个材料就承担了人类的工业化转型。也就是说,没有钢,工业化就实现不了,没有工业化,就生产不出足够的生存资源,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么永远受制于人,要么就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能够有足够的钢铁,快速实现我国的工业化,我们的前辈们经历过大炼钢铁,在村里的熔炉里熔化过很多家用的铁器,包头钢铁公司就是这样历史背景下开建的。所以,它不仅是国家的战略需要,也是生存发展的需要。

我们把包钢放在这个高度上去认识,这样才能有分量足够的认识。

精神很重要

战略是国家的想法,人是实现它的劳动力。在这样一个关系结构中,人的因素很重要。如果人的态度是能动的,主动的,困难再大,这个事情也能办成。如果相反,就不好说。我们在包头建一个二十世纪水平的钢铁厂,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技术条件下,可以说是难于登天。不过还好,我们有很多把国家的战略,当成自己生命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有了他们,就有了不成功绝不罢休的奉献精神,就有了奇迹被创造的可能。

本书的作者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就从采访刘志祥老人、唐嗣孝老人开始,给读者呈现第一代包钢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在《齐心协力建包钢》这一部分里,作者写了很多动人的故事,用文字雕塑出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精神。

这个精神没有生锈

精神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可以传承的公共财富。随着包钢的建成,随着源源不断的钢铁产品向国家需要转运而去,随着刘志祥、唐嗣孝等第一代包钢工人的退休,他们所创造的包钢精神也迎来了一个关键时期。在条件差,困难多的情况下所创造出的那个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情况下,还能被继承,还能被发扬光大吗?包钢第二代人、第三代人的回答是:必须要继承下来。包钢第三代人孙承碧说:“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让包钢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中焕发崭新形象,让我们在包钢的大舞台上舞出精彩人生。”这不应该是孙承碧一个人的想法,也是第二代人、第三代包钢人整体的想法。这个想法,与初创时的包钢精神完全吻合,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时代使命进行无缝对接。

作者们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接续奋斗新时代》这部分中,也主要讲述了这方面的故事和事例,让人明显感觉到包钢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得到发扬光大了。

颜色是红的

第三部分一开始,作者就写到:“古往今来,中华民族都崇尚红色,而红色在中国人心中还有一层特定的审美意义。”什么意义呢?作者借刘志祥老人的话说:“红色就是烈士的鲜血啊,我们的党旗、国旗和军旗,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一腔热血染红的,这我们都知道。”

作者用这样一些文字,明确地告诉我们,包钢精神的颜色是红的,它来自于我们的党,是从我们党的精神谱系中衍生出来的。接下来,作者就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展现了这样的精神一次次被发扬光大的情景,既能感动人,也非常完美地突出了主题。(特·官布扎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注销须知 ×
我已阅读并同意注销须知
身份验证 ×
点击切换图像验证码
确定
确认注销 ×
注销账号后
请谨慎操作!
确认注销账号

登录黄河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