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丨从包袱到包头
来源:包融媒   2025-09-08

□周启航

“要想美,得喝包头的水;要想帅,得吃包头的大烧麦;要长寿,常吃手把肉……”8月25日和27日晚,“北京青年相声节走进包头”演出在包头大剧院小剧场举行,为包头观众奉献了一场充满欢声笑语的相声盛宴。

台上的相声演员声音洪亮,包袱接二连三笑料不断;台下的观众投入其中,不时报以潮水般热烈的掌声。北京的青年相声演员们和包头的观众们相互奔赴、相互成就,既离不开演员们深厚的相声功底与精心筹备、也离不开包头观众们饱满的热情和素质素养,但更离不开包头这座北方工业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气质,将双方深深连结。

相声大咖李伟建、李菁专门为包头观众准备了包头主题的对口相声——《美丽的包头》,饱含包头元素、含“包”量极高。而创作这一作品的初衷并非简单的客套,正是演员们在真正看到包头、了解包头之后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相声大咖李菁表示:初来包头,参观风景名胜和市容市貌后,团里很多演员的认知都被颠覆了。“这里可写的题材很多。”

为什么“可写的题材很多”?因为这里有军工文化的威武雄壮和工业文化的钢铁脊梁;因为这里有草原文化的宽广辽阔和黄河文化的奔流不息;因为这里有长城文化的凛然肃穆、民族交往交融的动人故事……当北方兵器城编进贯口、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写进包袱,相声演员们在为包头而创作的同时,也一定被包头的城市气质所感染。

包头从不是循规蹈矩的守旧者,而是脚踏实地的创新人。从秦朝设立九原郡至今,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沉淀出专属于包头的多元文化,也凝聚了包头的精神、包头的基因。

曾经,包头人怀揣着这份精神与热忱,研制出新中国第一辆坦克、第一门高射炮、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核燃料。现在,包头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钢铁、稀土、装备制造、铝业、煤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在晶硅、风电装备、新型储能、氢能、新能源重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书写新篇章。

未来,如果能再次邀请到相声名家为包头创作,那么这条老工业基地转型创新发展的奋斗路,一定是最精彩动人的素材。

新媒体引导图


责任编辑: 图日根;一审:图日根;二审:张富博;三审:李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