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包头文学馆开馆一周年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文学艺术界代表、老作家家属及馆藏捐赠者共聚一堂,回顾一年来的耕耘与收获,展望未来文学之路。
活动现场,包头文学馆郑重颁发馆藏证书,这些证书,既授予老作家家属,以感谢他们守护手稿记忆的无私奉献;也授予一批活跃于当代的作家、艺术家,以鼓励他们持续书写城市的篇章,这一刻,包头的文学过去与未来在此交汇,成为包头文学记忆的一部分。文化资源要收藏纪念,更要传承更新,当天,“包头文学”系列课同步启动推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赵剑华的《钢蓝色》《凹陷与耸立》等多部作品被包头文学馆收藏,在拿到馆藏证书后他告诉记者,“收藏我的作品,是我的荣幸,这证明我们的文字是有价值的,对作者是极大的鼓励与鞭策。包头文学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充实根系、不断扩展的过程,我们希望能跟随城市的发展创作出更多值得收藏的文字,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作家加入其中,让全市人民因为有文学馆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润与温暖。”
活动的亮点之一,是备受瞩目的“馆藏名家手稿展”揭幕。展览特别聚焦20世纪80年代,集中呈现了萧军、艾青、玛拉沁夫、冯骥才、肖复兴、贾平凹、马未都、周梅森八位文学名家,当年投稿至《鹿鸣》杂志的珍贵手稿,共计172页。这批手稿还同步制作了电子版,观众可通过馆内互动屏细致品读,在笔墨痕迹与数字科技的交融中,感受文学创作的原始温度与时代回响。
据悉,包头文学馆2024年10月17日,正式落成开馆,是集收藏展览、阅读交流、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自开馆以来接待自治区内外各类团体300余家,进馆人数超5万人次,白庚生,曹文轩等一批文化名人在此与文学爱好者面对面交流研讨,成功举办新书发布会,鹿鸣大讲堂、专业改稿会、读书分享会、文学艺术交流会等高品质文学活动三十多场,为推动地域文化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
包头文学馆馆长苏煜表示,包头文学馆正努力将包头的文学资源通过互动化、情景化的方式进行推广,此次名家手稿展也是回应市民呼声的举措。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雅鑫;编辑:李宁宁;校对∶刘勇如;一审:尤允庆;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