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苏德战争爆发。7月,日本帝国主义确定了南进的方针,向东南亚乃至西太平洋扩张。12月8日,日本袭击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企图尽快结束侵华战争。因此,在对国民党诱降、逼降的同时,日军集中主要力量对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力量。侵华日军动用主力部队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由于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和各抗日游击队开展了游击战争,日军无法巩固其在大青山地区的法西斯统治,大青山地区的八路军、游击队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
日本驻蒙军对绥远占领区实施“施政跃进运动”总体战,在军事上进行疯狂的“扫荡”,经济上展开严密的封锁,政治上加强对伪政权的控制,在居民中实行连坐法,强化治安管理,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加强欺骗宣传和奴化教育,妄图将这一地区的共产党和八路军、游击队消灭干净。大青山抗日游击活动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为了支持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中央和晋西北党委对中共绥远党组织做出了一系列指示。
1941年秋,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延安接见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姚喆时指出:大青山斗争要做长期打算,搞好军事隐蔽,麻痹敌人,保存力量,坚持这块战略要地的斗争。
1942年2月5日,中共晋西北区委给绥远党政军发出了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三年来,绥远工作是有成绩的。在敌人疯狂扫荡的、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游击战争,建立与扩大了武装部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发动与组织了群众,进行了敌伪军工作与蒙民工作,建立与扩大了地方党的组织,使党在大青山一带保持了一块基本的依托地区,使我党我军得以坚持绥察的游击战争,扩大了党与八路军的政治影响……”
同时,指出在极端困难时期坚持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任务和具体部署。其总方针是“坚决执行隐蔽政策,积蓄力量,以备将来”,要求“地方上与部队中的全体干部具有高度的胜利的信心与决心,咬紧牙关,度过今后两年最艰苦困难的环境”。
军事活动的总方针是“广泛地组织游击队与群众性的秘密游击小组、锄奸小组、侦察小组,积极地、广泛地开展游击战,打击敌伪汉奸特务活动,积极地向外开展,走下平川……统一部队番号,统一指挥,统一供给”。
同时取消了二、四支队的番号,统一为大青山骑兵支队,加强了部队单独分散活动的能力。决定将区、县、专署、行署政权机关与游击队一起活动。每个区政府配有10支枪,15名战斗员;县政府配有15支枪,20名战斗员;专署配有20支枪,30名战斗员;行署配有40支枪,60名战斗员。
对党的工作,提出“今天党的工作方针,应该是巩固中求发展,而以巩固为主,组织上短小精干,重质不重量,但相当普遍是必须的……应该向青年知识分子大开门户。巩固党是党的工作的中心一环,这就需要加强对干部党员的教育,特别是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的质量,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严密党的组织。
在绥远地区当时的环境下,只有严密的党的组织,才能进一步求得存在与巩固。这就需要改变不适当的组织形式,坚决地把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分开,加强干部与党员中的秘密工作教育,彻底整理支部,清洗政治上不可靠的分子,加强党的保卫工作,不要使奸细隐藏在党内。
为了使党在绥远建立坚强的堡垒,必须彻底审查现有的干部,教育与培养干部,特别是本地干部……应该坚决执行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切实展开调查研究工作,以新的精神检查自己工作。在领导方式上必须力求改善。党内各种制度必须建立。党委员会人数虽少,会议制度应建立起来。进一步了解绥远的情况,认真研究上级的决定与指示。建立定期的集体领导个人负责制、检查与总结制度。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开展自我批评,加强对干部的教育。
“绥远全体同志应该把党内团结看成坚持绥远工作的首要因素。党政、军政干部应同心协力、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原谅,在原则问题上则应经过组织讨论、争论,以至斗争。应该了解我们今后的环境是更加困难的,任务是重大的,只有党、政、军全体同志亲密地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才能胜利地坚持绥远的游击战争。区党委希望全体同志响应中央的号召,团结在党中央正确路线的周围,深刻地认识‘团结是胜利的保证’这一真理。”
1942年10月24日,面对困难时期的形势、任务,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给塞北工委发出了指示信,提出:“在斯城红军的胜利与轴心军在北非失败的情形下,日寇北进侵苏的危险是减少了(只是在目前),对中国的压迫必然加重了,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是会更加残酷的……”
同时指出:“日军在侵苏之前,必先驱逐我在大青山之势力……今天绥远党的面前是摆着日益困难的局面,但有利的时机也许还有,只有在今天保存了自己,蓄积了力量,才能在有利的形势下再求发展;但是今天最重要的还是准备应付严重局面的到来,准备在最坏的形势下,坚持工作与布置工作。”
“为了能够在更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工作,必须改善与群众的关系,深入群众工作。更进一步地依靠群众,使群众从自己的经验中认识到共产党、八路军与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使他们自觉地爱护我们、帮助我们。这里减轻人民负担是很重要的……认真地精兵简政……把任务相同的机关力求合并,取消一些空架子,如财政机关与供给机关之合并,党的机关与司令部合并,后方杂务人员,特别是马匹的大量裁减,要痛痛快快主动地精减一下,以适应新的困难环境……领导机关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指导下级如何开展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尽可能地解决农村中的各种问题。应恢复红军时代群众工作的光荣传统,每到一处营地,必须找群众深谈,逐渐提高其觉悟程度,每位干部都应找群众领袖深谈。如果能在我们所活动地区,从思想上教育成数千个甚至数万个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八路军的同情者,这不仅是伟大的工作成绩,而且对于坚持绥远工作、克服困难有决定的意义……干部教育是目前的重要工作……工委对过去的工作应进行适当的自我批评,使上下级干部互相信任……”
1942年7月至1943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入最困难的时期,根据地党政军人员常常陷入无米下炊、无房可住的境地。特别是日伪军展开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后,八路军为保存力量,从绥中、绥南撤走,这两块根据地只有地下党员和小型游击队活动。
在绥西,姚喆司令员多次拒绝上级领导和同志们为保证他的安全,要他回到晋西北根据地的要求。他向中央和一二〇师首长表示,党中央、毛主席把我派到大青山,我就要坚守岗位,坚守阵地。他以留在前线便于了解情况和指挥部队为由,率领党政军600余人,坚守在绥西的抗日斗争最前线。
他们避敌锋芒,转移到险要山地——石虎山。没有粮食时,姚司令员带领战士挖野菜、扒树皮、摘野果充饥。姚喆等领导人常对战士们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吃草根、皮带,咱们这还算个甚呢!”山区里原有的营房和民房都被敌人烧成了灰烬,指战员们就隐蔽到僻静地方露营过夜;或者用石头垒墙,搭两根椽子垫点儿土,当作房子。野菜吃多了会中毒、上火,许多战士因此生了病。因没有食盐,指战员们患了夜盲症。可大家心怀抗战必胜的信念,顽强地坚持着。
指战员们在山沟里煮野菜充饥。
姚喆接到群众送来的情报。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指战员们住过的窝铺。
大青山的冬天特别寒冷,指战员们把头上戴的破毡帽剪开里层,放下遮耳,身上穿的棉衣因钻梢林、穿灌木,布面早已被挂得破破烂烂,絮的棉花或羊毛也露了出来,也无衣可换。大家每天在石头山上行走,鞋底和鞋帮都磨破了;夜间行军,脚趾、脚心踩在荆棘上或碰到石头,就会揪心般地疼痛。姚喆动员大家打草鞋穿。电台队队长张大明是打草鞋的能手,帮助战士们打了不少草鞋。
指战员们用的东西也极其简单。一个脸盆既用来洗脸洗衣,又能烧水做饭,天冷了还用它拢火取暖。很多人共用一个针线包,衣服烂了自己补,鞋子破了自己钉。有时用点儿棉线或麻绳也非常困难,战士们就自己捡些羊毛搓成细线用。
八路军的药物奇缺,医疗条件极差。战士们受了伤只能用盐水和高锰酸钾水洗一洗,患了病或被毒虫叮咬,也只能用土办法进行医治。可他们个个都是硬骨头,以顽强的毅力与各种困难作斗争。
为节省经费,坚持抗日斗争,1942年,绥西根据地对部队和政权进行了精简。各级党政军领导合并办公,党的领导同志兼任部队或游击队政委,县区长兼游击队长。减少机关人员充实基层,将老弱病残者送往后方学习,将减员较多的连队作了合并。实行精简以后,各级党政军机关人员比过去减少了1/3。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绥西根据地党政军终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1943年3月14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再次就开展大青山地区的抗日游击斗争的一些政策和具体工作,给中共塞北工委发去指示信,要求要更加注重依靠群众,团结各抗日力量,实行彻底的精兵简政政策,减轻群众负担,坚持抗日斗争。
为了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更加团结和统一,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领导人民坚持抗战并夺取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决定从1942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运动。在1943年3月到1944年7月,包头地区的党政军人员以分批轮换的方式,集中到山西省偏关县参加整风运动。
参加过偏关整风的武固县八区区长郝秀山说:“整风期间,绥西留了一个骑兵连、两个步兵连和少数地方干部继续坚持工作。骑兵二团、三团和大多数党政军干部,在张达志副司令员的率领下到偏关学习。我们这些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参加整风学习,另一部分人参加练兵。学习文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是整风学习的主要任务。从总体来说,整风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绝大多数同志提高了思想觉悟,学到了一些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懂得了党的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做领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也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且学到了各地对敌斗争的许多宝贵经验。”
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经雨在整风撰写的《自传》中,根据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错误,联系自己的出身和家庭,深挖了思想根源,甩掉了思想包袱,坚定了将抗战和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
偏关整风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全党整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是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雁北地区党的干部进行的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于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关门主义,促进党政军干部之间的团结,增强党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整风学习和实事求是地开展平反工作,从思想上、组织上统一和加强了党的队伍,使党政军干部进一步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了群众观点,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PAST · 往期回顾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编辑:张飞;校对:霍晓霞;设计:童巧鑫;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