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青山区重大项目建设掀起热潮。今年,该区共实施重大项目84个,总投资779.8亿元,年内计划投资417.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9个,总投资32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0.5亿元;新建项目65个,总投资45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6.7亿元。产业类项目57个,其中新建产业类项目48个,总投资43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9.2亿元。截至目前,82个项目已办结各项手续并实现开复工,办结率和开复工率为97.6%。

包头市青山区蒙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装配项目。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年限2025年,主要建设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装配,使用氢能储能产业园5号厂房7438.92平方米,配套建设3000平方米堆场,建成后年产4GWh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集成。
产品先进性:该储能电池安全性能严苛极致,今年获中国首张储能电池安全强制性国标GB44240认证,并完成“5cm极限间距”火烧测试,实现“火势零蔓延”。新一代8MWh储能系统容量在行业居首,能量密度提升30%,循环寿命达15000次,同时温控技术制冷功耗降低20%,度电成本下降约40%。支持-30℃~50℃宽温域运行,通过中国电科院八大场景测试,全球200+场站累计运行超200万小时,故障率低于0.5%。
经济效益:项目将助力包头市完善新能源产业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形象进度:项目于今年6月12日入驻氢能储能产业园,已完成厂房内动力箱柜、电力箱柜、插座箱、雨淋区、坡道等施工作业,设施设备已具备投产条件。

内蒙古青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钠离子电池PACK集成生产基地项目。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年限2025年,主要建设锂离子、钠离子电池PACK集成生产基地,入驻氢储产业园内4号标准厂房,配套建设厂房东部堆场,全部建成后年产能约达5GWh储能系统产品。
产品先进性:钠电池资源丰度高、成本潜力大。钠的地壳丰度是锂的400余倍,无资源“卡脖子”风险,正负极均用铝箔,无须铜箔,材料成本降低30%,预计2025年成本可比肩锂电、2028年优于锂电。电解液消耗减少40%,循环寿命超2万次,
-40℃放电容量保持率较锂电池提升30%,45℃循环4000次容量保持率>92%。0V完全放电状态稳定,正负极短接无火花电流、挤压侧翻无燃爆风险,支持4C快充,15分钟充至80%电量且不影响寿命。
经济效益:该项目切入锂电薄弱环节,探索、推广“锂钠互补”的最佳适用场景,打造辐射西北、服务全国的新能源产业标杆,为包头市储能产业链再添绿色引擎。
形象进度:项目于今年6月开工,目前已完成设备调试安装工作,具备了试生产条件。

包头晟阳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氧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设年限2025年至2026年,使用青山区包运物流园2万平方米厂房,年生产氧化亚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5000吨,可供应30GWh锂电池使用。
产品先进性:产品在提升锂电池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硅氧材料可实现1200-1800mAh/g的比容量,是石墨负极的4倍以上,能有效满足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对超长续航的需求。硅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率仅为纯硅负极的1/2,循环稳定性显著改善,可达千次循环。可嵌入石墨等碳基体形成复合材料,作为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先进商业化技术,已应用于高端消费电子(如小米11Ultra)和圆柱动力电池(如特斯拉4680)。硅氧材料被视为半固态、固态电池中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蔚来、智己高端车型将搭载硅基半固态电池。
经济效益:项目填补包头市该领域空白,是打造“中国储能之都”的延链补链产业,将进一步实现储能产业聚链成群、集群耦合发展。
形象进度: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目前已完成50台生产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调试安装工作,并投入正式生产。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健;图/通讯员:白兆刚)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