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青山烽火
萨县抗日游击队纪念址里的抗战记忆
“巴总尧子万家沟,住过八路军司令部。大青山建立根据地,藏龙卧虎有生气……”这首流行于抗战时期的爬山调《大青山来了八路军》,唱出了土默特右旗烽火连天的抗战历史。
游客在萨县抗日游击队纪念址听取讲解员讲述抗战历史。
走进位于美岱召召墙内东侧一处小院内,萨县抗日游击队纪念址和乌兰夫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整齐排列,一件件文物、一座座蜡像,生动再现了当年那段难以忘怀的烽火岁月。
据敕勒川博物馆馆长赵俊峰介绍,美岱召不仅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所,还是革命先驱开展工作的重要地点之一。
“1940年萨县抗日游击队成立之后,由王经雨担任队长,从游击队成立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在他的带领之下,打赢了大的战争30多场,小的战争更是不计其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在萨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大青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的讲解员邸倩茹正在为游客作着动情的讲解。
从大青山西部的水涧沟到东部的美岱沟,从沟门村到美岱召,土默特右旗每一道山沟、每一个村落,都留下革命先烈们战斗的足迹。
“丰富的红色资源,共同构成了土右旗深厚的红色历史基因。它们见证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也承载了土右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知然表示,军民一家,同仇敌忾,土右旗人民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篇章。
如今,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昔日光秃秃的大青山南坡一片葱茏、果香飘盈,成为游客青睐的打卡地。
“在保护方面,我们建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全面评估后对不同的抗战遗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完整性和真实性。在开发利用方面,我们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还开发了一系列红色文化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田知然告诉记者,红色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村民们通过开设农家乐、民宿、销售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增加了收入。
据土默特右旗副旗长李宝鹏介绍,沟门大雁滩—九峰山—美岱召沿线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每年的杏花节、金杏节都吸引着各地游客。旗乌兰牧骑排演的《青山烽火》《王老太太》等革命题材剧本广泛传播,激励着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楷谨;摄影:武桐)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