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映初心 神州同频抒壮志
——我市社会各界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在我市,从社区活动室的集体观看,到抗战老兵家中的专注凝视,从中小学校园里的稚嫩欢呼,到高校课堂上的深刻感悟,不同群体以各自的方式见证这一庄严时刻,将震撼与感动化作对祖国的深情告白、对未来的奋进誓言。


当天,昆区友谊19号街坊组织百余位社区居民、志愿者及工作人员观看了庄严盛大的阅兵仪式。当解放军战士们迈着铿锵步伐走过时,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肃穆的气氛中满是对祖国的自豪。
今年69岁的苏建国是社区里的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伍老兵。“看到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我内心无比激动。当年参军是为了保家卫国,如今作为社区志愿者,我希望能为邻里服务,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
在包头市图书馆多功能厅,以“强国荣光·共鉴辉煌”为主题的阅兵仪式口述影像直播活动正在举行。本次活动联合全国近40家图书馆,通过联合直播的方式,借助专业口述讲解,让广大视障朋友通过“听”的方式,同步感受阅兵仪式的盛况。
“经过专业讲解,我们详细地了解到受阅方阵的服装、神情等细节,深切地感受到阅兵仪式的庄严场景和历史内涵,让我们感知到伟大抗战精神,我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残障读者吴刚激动地说。


在昆区青松小区,95岁的抗战老兵王世福早早守在电视机前。这位1945年参军的老战士,曾亲历包头、集宁、张家口、兰州等多场战役。家中满箱琳琅的老物件,都是他从烽火岁月走到和平年代的见证。
“从第一次阅兵开始,这么多年我一次都没落下过。能够亲眼看着祖国从一穷二白到日益强盛,我心里自豪得很!”这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人忍不住感慨。


9月3日,全市各中小学校同步组织师生观看阅兵直播,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作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昆区团结大街第四小学不仅组织全校师生集体观看阅兵仪式,还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文化墙设计等系列活动,带领学生们铭记历史。
观看阅兵仪式过程中,孩子们身着“小军装”,手中挥舞着国旗,当受阅方阵和先进武器装备亮相时,教室里便响起阵阵欢呼声。
“看了阅兵仪式上亮相的新武器,我特别激动,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研制新式武器,保家卫国。”团四小六年级(5)班赵桐恩说。
“希望孩子们通过直观感受祖国的强大,懂得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从小树立强国之志。”团四小德育主任张鑫介绍,后续学校还将开展阅兵大讨论、武器讲解比赛等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持续升温。


在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校园里,一堂以“铸牢中华魂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国防思政课同步开讲。课程通过视频展播、故事讲述等多元形式,为270余名青年学子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国防教育盛宴,将阅兵仪式带来的震撼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
课程以伟大抗战精神为主线,串联起从“两弹一星”研制到边防哨所坚守,从国产航母破浪到包头舰远航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现了几代人为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同时,课程精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扎根边疆半个多世纪的魏德友夫妇、“95后”戍边夫妻王鹏宇与鲍雨朦等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及包头从“草原钢城”到助力航母、北斗等“国之重器”的科技贡献,让宏大的国防叙事与高校青年的责任担当紧密相连。
“看着阅兵仪式上的先进装备,再听老师讲包头为国防事业作出的贡献,我特别自豪!”一名学生在课后分享。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不仅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了“国无防不立”的意义,更激发了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使命感,让青春在强国征程中绽放光彩。
阅兵仪式的画面虽已落幕,但它点燃的爱国情怀、凝聚的奋进力量,正在全市各界持续传递。从基层工作者的坚守,到抗战老兵的嘱托,从少年学子的憧憬,到青年一代的担当,无数颗赤子心同频共振,共同汇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康璐、刘晓婷、邓雅鑫、杜森)
(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