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平安包头 筑牢北疆安宁|“小阵地”撬动治理“大格局”
来源:包融媒   2025-10-10

聚焦平安包头

“小事不出嘎查,大事不出苏木”——这是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综治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目标宗旨。

今年以来,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综治中心聚焦“多元化解、矛盾预防、社会治理”三大核心任务,构建“阵地强基、风险防控、机制护航”的基层治理体系,做实做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用精准举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苏木平安建设夯实基础。


“一站式”小窗口 聚合服务大效能

“那可是40多棵小榆树头啊,除了邻居还能有谁在我眼皮底下偷伐?”今年5月,吉忽伦图苏木绍卜亥嘎查村民邓某发现自家小榆树头被砍,怀疑是邻居王某砍伐树木用于喂羊。一方怒气冲冲要找个说法,一方愤愤不平直喊委屈,昔日邻居吵成“怒目仇人”,甚至选择报警处理。

由于案件无证据无法立案的实际情况,案件移交至苏木综治中心后,面对情绪激动、不停哭泣的邓某,调解员采用“倾听-共情-引导”三步走策略,帮助邓某平复心情,并充分发挥嘎查“两委”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联系嘎查书记了解情况和相关帮扶政策,为邓某解决实际困难,缓解其因树木被砍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最终顺利签订调解协议。

为了让类似案件不再发生,苏木综治中心还向苏木执法队和派出所说明情况,通过划定禁牧区域、设置警示标识等措施,加强对偷放牧行为的监管,加大日常巡查频次,对辖区内可能出现的矛盾隐患进行定期排查和分析,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针对群众诉求“多头跑、反复找”问题,吉忽伦图苏木综治中心整合综治、司法、民政等多部门力量,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办单、办结回单、跟踪督单”的“三单两函”闭环机制,对草场纠纷、房屋受损、邻里矛盾等诉求分类处置。2025年以来,该窗口已集中受理并妥善化解纠纷44件,真正实现“群众诉求一站清”。


“微网格”小触角 织密排查大网络

由于吉忽伦图苏木辖区范围广、常住人口较少且老年人口占比高,在这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为苏木综治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

“有了‘吉事及办’志愿服务队,我总能及时了解到国家给我们的好政策。”

“政务服务送到了家门口,我再也不用为每个月的养老保险生存认证烦心了。”

“村委会旁建起的‘百草园’,为我们解决了‘买菜难’的困扰。”……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人民群众对“微网格”服务的真切感受。

为了精准掌握辖区动态,苏木综治中心按照“地域相邻、方便管理、界限清晰”的原则,以嘎查为单位划分基础网格,构建“党小组+联户长+网格员”的“铁三角”微治理队伍。

他们化身“移动信息员”,每日穿梭于田间地头、农牧户家中,通过拉家常、问冷暖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隐患、宣传政策法规。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的诉求与期盼,小到邻里间的鸡毛蒜皮,大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都能第一时间反馈至综治中心。中心则根据上报信息,建立“日排查、周汇总、月分析”机制,对各类风险隐患进行分类梳理、动态跟踪,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让“微网格”真正成为感知群众冷暖的“神经末梢”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哨所”。

今年以来,通过微网格排查,32件潜在矛盾在萌芽阶段就得到化解,其中8件邻里纠纷通过网格员现场调解即时办结。


“134”小方法 提升治理大质效

“制度是治理的基石”。吉忽伦图苏木综治中心坚持用机制管根本、管长远,创新推行“134工作法”精准破题——

“1”为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以红色网格为基础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将全苏木划分为5个片区,18个网格,选配专职网格员4名兼职网格员42名,结合党员联系群众,251名党员进入网格建立“苏木党委-嘎查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党员”四级联动体系。

“3”为强化“三支队伍”建设。通过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完善激励机制,让党员、网格员、调解员三支队伍变身“矛盾终结者”和“嘎查和事佬”,三支队伍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基层治理合力,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4”为强化四项机制建设。矛盾排查四色预警机制精准匹配责任单位、民情恳谈会机制让“上访”变“下访”、矛盾联调联处机制确保复杂矛盾精准攻坚、即接即办机制避免小纠纷拖成大案件。

“小阵地”撬动治理“大格局”。吉忽伦图苏木综治中心通过做实“小窗口、小触角、小方法”,持续深化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治理重心再下沉、矛盾调解效能再提升,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为基层治理注入“微动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嘉伟;编辑:张飞;校对:吴存德;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