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了,热了,有温度了!”10月14日下午,口岸小区的王阿姨摸着自家的暖气管,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10月15日,包头市2025/2026采暖期正式启动。从盛夏时节的设备检修到金秋时节的系统调试,从智慧平台的精准调控到网格员的贴心服务,包头用行动诠释着“民生温度就是城市高度”的理念。
据悉,2025/2026采暖期全市供热总面积预计新增177万㎡,达到1.76亿㎡,主城区1.59亿㎡,旗县区1713万㎡。15家供热单位服务主城区,其中国有供热企业8家(面积占比70%),民营供热企业7家(面积占比30%),主要供热企业包括市热力集团、东华热电厂、华融热力等。
供热站点已准备就绪。

为了更好提升包头百姓的今冬暖意度,今年,市热力集团搭建起全新的智慧供热平台,实现了从“热源-热网-热力站-用户”的全链条智慧监控。
据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计划部副部长张强介绍,今年,市热力集团对原有的能耗管理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建立了新的智慧供热平台。同时对用户室温监测平台进行了完善。“新平台增加了7天的天气预报,我们能根据天气趋势和用户室温情况,科学调整供热参数,使居民家中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张强说。
同时,打造“AI+人工”便民服务矩阵,优化三级响应机制,让用户诉求“接得快、转得准、办得实”。28名客服坐席和40余名二级客服24小时提供不间断服务,对跑冒滴漏等紧急诉求设置“绿色通道”,确保快速处置。

今年,市热力集团组建了57支网格服务团队,配备300余名网格员及检修工,深入1000余个社区网格群,实现“责任到人、服务到户”。
“我不知道该怎么缴纳供热费,没有手机银行,是不是得去营业厅还是银行网点交?”佳园小区张大娘的担忧被社区网格员了解到后,第一时间上门服务,手把手帮张大娘解决了这一困扰。15日上午,当自家迎来充足暖意时,张大娘给网格员打去电话:“大娘家来暖了,可是谢谢你。”
“我们构建了‘管理到点、责任到人、服务到户’供热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将辖区热力站、网格员的联系方式在各小区楼道内进行公示。用户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热线5121000、登录‘包头热力客户服务’微信公众号或联系辖区热力站、供热网格员反映供热问题,我们将随时为用户解决一切用暖问题。”市热力集团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吴燕说。

为了全力保障今冬供暖,我市在2024年“温暖工程”基础上实施全链条提档升级,市燃气热力和地下综合管廊发展中心通过组织专家评估、印发《包头市城镇供热“温暖工程”巩固提升方案》,确定改造内容。项目涉及67项改造任务,包括热源升级3项、管网改造325公里、热力站升级157座、分户改造252户。各热源、供热单位于9月底前完成各项设施的改造、检修工作,并进行充水试压,具备稳定供热的条件。
为了确保本采暖期能按时供热,各热源、供热单位于10月8日陆续开始预热工作,截至10月13日,包头第一热电厂、第二热电厂、包钢热电厂、包铝二期电厂、华电河西电厂已全部达到既定供热温度。
除五大主力热源外,阿东热源厂和青山热源厂两座应急备用热源也已完成全面调试,随时待命“补位”。这种多热源联网运行模式,显著提升了供热系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据悉,随着我市温暖工程的持续推进,包头供热事业也从“达标供暖”向“品质供热”转型升级。通过老旧管网改造、智能设备更新和服务体系优化,这座城市让温暖不仅流入千家万户,更流入百姓心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硕)
(编辑:草脑日;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