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载栉风沐雨,五载砥砺笃行!
“十四五”时期,包头以老工业基地的坚韧底色、创新城市的奋进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速疾驰。地区生产总值从2770亿元跃升至4575亿元,年均增速8.7%,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四大产业撑起千亿梁柱,市场主体增长超六成,民生福祉稳居全自治区首位,一连串亮眼数据镌刻下跨越赶超的坚实足迹。
这五年,是我市重塑产业优势、激活发展动能的五年,是城市能级跃升、民生温度升腾的五年,更是草原钢城以实干作答时代命题、以担当扛起区域重任的五年,为全国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树起标杆,为北疆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力量!


传统产业与战新产业双轮驱动,写好产业优化升级包头答卷。图为双良新材料生产车间。
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愈发坚实。2024年全市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065.3亿元。稀土、晶硅光伏、钢铁、铝业四大产业齐头并进,产值均迈上千亿元台阶,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八成,挺起了工业经济“四梁”。其中,晶硅光伏产业实现千亿元突破,助力我市荣获“世界绿色硅都”称号;“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国综合实力前十五强的磁材企业中有10家落户,卧龙集团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行业奇迹。
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十四五”时期,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436个,新增规上(限上)企业1362户,“两新”项目和企业拉动年内GDP平均增长5.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4%,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居自治区第一方阵,占全自治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6%提升至17.4%,在区域发展中的“挑大梁”作用持续凸显。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2024年全市“四上”单位(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达2528个,较“十三五”末期增加1037个,增长63.6%。创新推出“三在三找”、政商恳谈会等助企服务机制,让“包你满意、包你放心”的营商环境成为金字招牌,2024年引进国内(自治区外)到位资金1100多亿元,成为自治区唯一突破千亿元的盟市。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
作为老工业城市,我市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20年的3.8∶42∶54.2优化为2024年的3.1∶46.9∶50,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愈发稳固。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我市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城市”。建立460家工业企业创新平台培育库,拥有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7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推动113户企业实施184个工业数字化项目,建成4个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国家5G工厂,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6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全市重点产业集群筑牢经济发展“八柱”。稀土、晶硅光伏和陆上风电装备三大旗帜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7.8%、62.7%和108.5%;2024年,以碳纤维及高分子新材料、氟化工、新能源重卡及配套、氢能储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为代表的五大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30.7%,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4个百分点。成功入围全国首批氢能区域试点,195公里输氢管道工程于年底前建成,包头将全力打造“全域绿氢场景示范之城”和“氢能装备制造之城”。


12345政府热线
以民生改善为落脚点,包头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年均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万元,稳居全自治区第一,全市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接听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作机制,集中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市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在自治区率先完成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全力做好土右旗等地防汛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消费市场持续火热,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借鉴太原京东MALL“线上种草+线下体验”模式,推动新零售业创新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4%,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一批试点示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积极拓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及“一带一路”合作,满都拉口岸过货量突破千万吨,获批全国首个“两区外”保税大型设备维修、全自治区首个进口铜精矿“口岸+目的地”联合监管试点。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硕果盈枝。“十四五”时期,包头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十五五”,我市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图/记者:祝家乐)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