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轰鸣,黄芪起收啦!
红泥井是固阳县黄芪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黄芪全链条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好光景。
现场展示黄芪产品
起收的黄芪在地里晾晒
10月26日上午10时38分,随着黄芪采收机械的隆隆声响,固阳县西斗铺镇首届黄芪“起收季”在红泥井牧场正式拉开帷幕。
“咱们固阳的沙质土壤透气又保肥,昼夜温差大能让养分充分积累,再加上充足的光照,这三大优势造就了红泥井黄芪的好品质!”工作人员蹲在田间,拿起一株刚起收的黄芪,边展示边讲解,让在场嘉宾直观感受到优质黄芪的生长“密码”。
在当地组织的“挖”出好芪趣味寻宝赛上,参与者们要在15分钟内亲手捡拾黄芪,并选出品相最佳的3株提交裁判组,按照“品相是否饱满,根系是否完整,根粗和根长是否达标”的标准逐一打分,获胜者当场收获了黄芪酒、黄芪切片礼盒、黄芪香辣酱礼盒等特色奖品。田间另一角,临时搭建的灶台上,新鲜黄芪与当地羊肉一同熬煮,浓汤咕嘟咕嘟,香气顺着风飘满田间。旁边的长桌上是温热的黄芪水和醇厚的黄芪酒,嘉宾们端起杯子细细品尝,从舌尖的鲜美中直观感受黄芪的养生价值。
“第一次现场看黄芪起收,太有意思了!我一直吃固阳黄芪,但从没来过原产地,也没见过起收过程。这次活动让我彻底摸清了固阳黄芪的‘底细’,以后给外地朋友选伴手礼,肯定首选它!”市民龚女士手里还攥着刚拔起的新鲜黄芪,语气里满是兴奋。
在西斗铺镇刘伟壕村农产品销售中心,设置了黄芪药用历史展区、地理标志认证故事展区和产业发展历程展区,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黄芪种植的变迁,陈旧的农具诉说着早年的耕耘故事,一组组数据清晰展现了当地黄芪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据了解,2025年固阳黄芪成功入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这一“国字号”认证不仅是对其品质的权威背书,更让“固阳黄芪”的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迈上了新台阶。
“这次‘起收季’不只是一场宣介活动,更是一次产业赋能的实践。”固阳县西斗铺镇党委书记李领斌表示,通过全生命周期的场景化呈现,既让更多人认可了“中国正北芪之乡”的核心产区地位,也为上下游企业、种植户搭建了精准对接的平台。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晶晶,祝家乐 ;编辑:李宁宁;校对∶刘勇如;一审:尤允庆;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