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法院“四步法”:法治护航邻里和谐 巧解纠纷促同心
来源:包头普法   2025-09-15




包头市东河区某小区的一场邻里纠纷,近日在社区“石榴调解亭”画上暖心句号。这场持续多日的风波,曾让做了十多年和睦邻居的白某与乌某一度各执一词,也让东河区法院“民族团结工作四步法”的实践价值愈发凸显。



【案情回顾】



事情源于今年几场大雨。顶楼住户白某为保护太阳能设备,在楼顶加装了防雨棚,不久后楼下乌某家客厅便出现渗水,导致墙壁、家具及祖传壁画、地毯受损。“装棚之前从没漏过,肯定是打螺丝破坏了防水层!”退休教师乌某态度坚决。经商的白某则满腹委屈:“施工是经物业批准的,说不定是楼房本身防水老化,实在不行就申请鉴定!”物业和社区多次调解无果后,乌某诉至法院,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法院调解】



三天后,法院将调解地点设在社区“石榴调解亭”,邀请社区网格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参与。法官耐心释法:“启动鉴定不仅耗时数月,还会产生额外费用,咱们尽量用高效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人大代表提议先修复防水层再观察后续情况,网格员顺势邀请二人参加九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活动。面对多方真诚务实的调解,白某松了口:“大家这么尽心协调,我先修起来!”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白某限期修复防水层并承担相关费用,乌某积极配合。这场纠纷的化解,恰如“石榴调解亭”所承载的寓意,让邻里情谊在理解中重归和睦。



这起案例正是东河区法院“四步法”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该院以“主动排查、多元调解、凝聚共识、促进和谐”为核心,为矛盾化解铺就规范化路径。过去三年,通过法官驻社区、巡回审判、定期走访等机制,主动排查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隐患356余起,提前介入化解率达70%;联合社区调解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搭建多元平台,成功调处民事案件223件,平均周期缩至7天,效率较传统诉讼提升60%;依托“石榴调解亭”等阵地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当事人主动参与家园平安建设,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近三年,东河区法院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类案件收案量年均下降38%,信访量减少66.5%;群众满意度升至98%。如今,东河法院的“四步法”已成为法院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有效措施,那些重归于好的邻里,正如同“石榴调解亭”所象征的团结意象,在法治阳光下见证着各民族心手相牵的美好图景。

来源:东河政法




编辑: 包头普法 责任编辑: 包头普法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