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监管+服务”绘就绿色发展底色
2025-11-13


秋夜深沉,星光稀疏。晚上11时,市生态环境局青山分局执法人员打着手电筒,悄然走进一家金属制品公司的大门。“突击检查,请配合。”执法人员向企业负责人出示行政检查通知书,随后直奔污染防治设施区。手电光下,他们细致核查UV光解灯管、活性炭填充情况,不放过任何细节。“夜间生产更不能放松环保标准。”执法人员一边记录一边对企业工作人员说,“这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我们对市民的承诺。”这一幕,是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常态化深夜“猎污”行动的缩影。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引下,我市以一线执法为抓手,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同样在深夜,土右旗行政审批中心环评审批股的灯光同样明亮。工作人员正在为国能包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水泉露天煤矿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最后的评审准备。“这个项目将彻底解决原煤汽车拉运产生的扬尘问题。”一位审批股工作人员指着规划图说,“我们要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环保要求。”


10月30日,该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这一治理成果的落地,为辖区煤矿行业颗粒物污染治理树立了典型示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为重要目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创新性地推行“监管+服务”双轨并行模式。深夜突击检查与环评审批优化,看似不同的两条战线,却共同构筑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固防线。


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也带来了显著成效。2021年至2025年9月,全市PM2.5浓度从44微克/立方米降至30微克/立方米,截至10月底,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88.6%。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进监管技术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16个环境监管平台实施归口管理,安装在线监测设备467套、用电监控系统986台,非现场监管体系基本建成。2025年以来,通过非现场监管电子督办平台推送告警信息2643条,利用非现场执法手段检查企业1080家次。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十五五”,市生态环境局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增强绿色发展动能,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护航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书写包头答卷。


从深夜的执法现场到白天的审批窗口,从严格的监管执法到贴心的审批服务,我市生态环境部门用实践诠释了“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治理智慧,也将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至基层,在这幅绿色发展的宏伟画卷中,包头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相辅相成的必答题。如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的绿色发展蓝图,正在包头这片热土上转化为生动实践。


记者:李硕;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图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