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军
近日,包头在氢能领域喜讯频传:“白云鄂博矿区至包头市区氢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获环评批复,标志着这条195公里的“氢动脉”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包头入选国家氢能试点,是自治区唯一入围城市;来自包头的国内首个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自愿减排项目落地,填补了国内空白。这显示出,包头在加速推动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上迈出重要步伐,硕果累累。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和绿色能源,氢能产业正在全球、全国加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包头积极布局推动绿氢“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绿色氢能正在成为城市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包头发展氢能产业得天独厚。根据制取工艺的差异,氢能可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绿氢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制取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是氢能发展的主要趋势。据公开报道,全市新能源可开发总量达5600万千瓦,其中风电2540万千瓦,年利用超3300小时;光伏3060万千瓦,年利用超1650小时,资源强度与稳定性均居国内前列。这无疑为绿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此外,我市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为固态储氢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提供了核心原料支撑。同时,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城市,我市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扎实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包头发展氢能产业潜力巨大。如果说丰富的风光资源和稀土资源为绿氢的制造和存储提供了基础条件,那么广阔的应用场景则为绿氢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空间。众所周知,包头是一座老工业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众多工业企业。而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就包括工业、交通、储能等,这为氢能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不仅如此,在绿氢运输方面,包头也取得重大进展。“白云鄂博矿区至包头市区氢气长输管道工程项目”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绿氢输送通道,全长195公里,年设计输氢能力达10万吨,建成后将实现从大青山北麓绿氢生产基地到山南工业核心区的直达输送,可满足包头本地工业需求的同时,还可通过中部干线辐射京津冀、陕宁辽等市场。
包头发展氢能产业未来可期。目前,我市已集聚华电、申能、国鸿等近20家行业头部企业,建成全国首批风光制氢、全国首个工业天然气掺氢和自治区首个氢能储能产业园等示范项目。当前,多个绿氢制取、氢燃料电池、氢能加注站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初步形成制、储、输、用完整产业链。以入选国家氢能试点为契机,包头正在全力建设全国首座全场景绿氢自循环创新之城,打造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氢动北疆,逐“绿”而行。包头老工业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绿氢“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不仅开辟了城市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也为传统工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相信在氢能产业的强劲推动下,“草原城钢”将奔赴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