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小作坊作为“舌尖上的民生”重要一环,其规范发展关乎群众“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与品质。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为核心,通过“靶向诊疗”“分级定榜”“智慧赋能”等举措,推动全市食品小作坊生产环境、设施设备、食安意识、产品质量“四大提升”,为其健康发展注入“监管+服务”双动能。
“靶向体检”排查整治 严管中显服务温度
针对食品小作坊监管难点,执法人员创新实施“四类对象”精准整治模式。
对整治“漏网者”跟踪诊疗,全面梳理2023年专项整治后仍未达标的小作坊,建立“关注清单”,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对积极配合、成效明显的小作坊,定期上门指导优化;对推进缓慢、敷衍应付的,通过增加检查频次、约谈负责人等强化督促,必要时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确保生产条件全面达标。
对敷衍“掉队者”动态复查,实地检查小作坊生产场所、设施设备等方面情况。对成效显著且稳定的,减少检查频次并推广宣传;对条件、环境、质量明显降低的“掉队”小作坊,立即启动限期整改程序,指派专人“一对一”帮扶,促其尽快“归队”。
对带病“侥幸者”溯源倒查,严格落实自治区食品小作坊登记审核管理要求,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强化登记责任制。对生产环境、设施设备等硬件与登记标准严重不符的,深挖审批环节责任,坚决堵住准入漏洞,从源头遏制“带病经营”。
对无证“黑作坊”分类施治,全面排查无证无照食品黑作坊。对生产环境差、违法生产加工的黑作坊,依法移交相关部门查处;对具备基本生产条件但未办证的,指导完善材料、快速办证;对拒不整改的,依法从重处罚。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食品小作坊1290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3份,打击黑作坊8家,问题整改率持续提升。
“分级定榜”动态监管 科学施策促提升
我市制定《包头市食品小作坊分级定榜动态管理实施指引》,建立“金榜、银榜、铜榜、橙榜”四级评价体系,实施差异化监管。
金榜小作坊作为示范标杆,落实“无事不扰”原则,优先智慧监管,在评优评先中适当倾斜,引领行业升级;对银榜小作坊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适度降低检查频次,鼓励升榜提级;对铜榜小作坊加强日常指导帮扶,增加服务频次,助力改进提升;将橙榜小作坊纳入重点监管名录,严格督查倒逼整改,整改不力者公开曝光,形成震慑。
目前,全市已完成初次定榜215家,榜单动态调整、定期公示,既督促小作坊“比学赶超”,也引导消费者“追榜消费”,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智慧赋能”科技加持 监管效能再升级
市市场监管局探索“食安坊间”智慧监管模式,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馒头、豆腐等类别小作坊入手,在生产加工区域试点安装智能监控设施,通过“实时监控”“录像回放”“违规行为AI抓拍预警”等,让违规行为可抓拍、可预警,精准排查防控风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市市场监管局以“体检式监管”守牢食安底线,以“服务型执法”传递民生温度,在“监管+服务”双动能的推动下,升级后的食品小作坊从“严管”到“善治”、从“规范”到“提质”,不仅“安全可靠”更“做优做强”,为群众“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与品质筑牢了防线。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岸)
(编辑:草脑日;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