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思政课
青春与报国同频共振
“国防从来不是遥远的军事概念,而是民族存续的生命线!”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而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术报告厅内,一堂以“铸牢中华魂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国防思政课精彩开讲。
内蒙古科技大学举行国防思政课。
本次活动由包头团市委主办,内蒙古科技大学团委、市融媒体中心承办,旨在深化青年国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强国强军的青春力量。活动通过视频展播、故事讲述、歌舞演绎等多元形式,为现场270余名青年学子呈献一堂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国防教育盛宴。
课程以伟大抗战精神为主线,串联起从“两弹一星”研制时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的坚守,到边防哨所官兵顶风冒雪守护国土的执着;从国产航母劈波斩浪驶向深蓝的豪迈,到包头舰驰骋护航的担当,一幕幕画面让在场青年心潮澎湃。“原来我们的‘草原钢城’,为国防事业贡献了这么多力量!”内蒙古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罗程元难掩激动。
随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轮番呈现,成为课堂最动人的篇章。当讲述扎根边疆半个多世纪的魏德友夫妇,用双脚丈量国土、用坚守诠释忠诚的事迹时,礼堂内鸦雀无声;当“95后”戍边夫妻王鹏宇、鲍雨朦在高原哨所相濡以沫、共同守护边境线的画面出现,不少学生红了眼眶;而“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带领团队攻克无数技术难关,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国家的事迹,更是让现场爆发持久的掌声。
“这些前辈用一生践行初心,他们的故事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火炬。”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学生杨乐新分享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用像戍边战士那样驻守边疆,但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报国之力。”
国防思政课虽已落幕,但它在青年心中播下的爱国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未来,这些青年学子将带着从校园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勇拼搏,让青春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青少年国防教育工作,依托全市红色资源和工业遗址开展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系列活动,推动国防教育在青少年中入脑入心,引导广大青年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青春力量。”包头团市委工作人员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图/记者:许家轩)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